學童測驗,考試壓力大,同輩競爭大,功課勁多,放學/周末阿爸阿媽仲要逼他們補習,上一系列"興趣"班......
不少人勸家長不要逼得太緊,讓他們發展興趣,鐘意讀乜就讀乜,因為只有學童喜歡,學習才會事半功倍,他們才會開心地成長.
像我父母本來想我讀醫,結果我走去讀會計+金融. 後來信了耶穌,教會又期望我讀神學,全職做牧師,結果我還是做我的金融佬.
我認為:
1. 一個人喜歡,才會全程投入
2. 讀書為求學習,而不是求分數
3. 在學校小學六年,中學六/七年,大學又三,四年. 若能享受校園生活,至少"賺"取種種經歷和回憶,這比單單求張沙紙更有意義.
幾年前作了這首歌<<一千零一次求分>>,找友人錄了一粗糙的 demo.
能發掘出興趣,培育,以及用這興趣揾食當然最理想,但現實有幾多人做到呢?
1. 幾多人知道自己的喜好(科目上)?
2. 幾時才知道自己的喜好?我要到中三四才知自己討厭 biology.
3. 對一學科是喜好還是討厭,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對它的駕馭力,你讀唔讀得惦
4. 駕馭力當然有部份取決於你性格同喜好,但邊位老師教,教成點,你付出多少時間,父母(某某)能否幫你一把....
5. 根據#4,某程度上,喜好也是逼出來的
6. 如果我們像耶穌時代,子承父業,木匠,漁夫,人生出來,幾乎就決定了他/她一生,沒有多少選擇,就難談喜好
7. 今日就是有不同學科,才須要分喜好,善長等,但又根據#4,人要有一定駕馭力,才能定出喜好.
8. 於是產生一個矛盾位,中小學有十幾個科目,假設你只喜歡三個,但你要用好幾年(甚至十幾年)努力付出駕馭十幾個科目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發掘出喜好.
一開始談不上喜好,點算呢?一定係被逼架!
9. 更大鑊係,你喜好考高分,其他肥佬,你還是會留班(除非你喜好去到神童級),結論學習還是有太多必要的被逼
我中小學是全程被逼,在香港不用說,移民後,父母對我的強制少了,但我仍要痛苦地逼自己. Come on, 沙士比亞與我何干?點解要我讀佢而唔考三國演義(所有版本玩過,將領事蹟,數值都可以如數家珍)? 點解我覺得個故事好無聊作答果陣仲要我讚佢先有分,先升班,點解要這樣才能勉強入到大學,選讀我駕馭力較大,又不黑我憎的會計+金融學系.
10. 即使萬苦千辛找到喜好(不太討厭),揾唔揾到食係一個令你身邊每個關心你既長輩所擔心你的問題,你擔心別人對你的擔心也是種巨大壓力.
11. 喜好當然不該用金錢去價值化,但揾唔到食,對許多人來說,也難以繼續那份喜好.
我很喜歡歷史研究,但阿媽話,你讀歷史就聽食屎,結果我唯有自修. 12. 喜歡歷史,對我後來分析同理解聖經背景,金融現象,經濟原則,會計理念都大有益處. 雖然喜好不會是種浪費,但除左自己冇人會咁樣肯定( recognize )它.
13. 但話說回來,即使是讀我不討厭會計/金融,在三年多大學生活,當中仍然有我討厭的某些學科,老師,及同學..... 我仍是要逼自己努力面對.
14. 讀書為求學習,而不是求分數. 這個我到大學三年級才體會.
我中學成績太差,講不求分數查實是葡萄. 大學頭三年 ok, 到第四年多野要靠之前學到的去深造,才發覺果尐一早俾番阿蛇,才懂得用心學懂學好,留得住才是自己,不然,有高分卻忘掉,遲早因為冇料到出事.
我到大三才真正領略到.
我寫這么多想講出,to 逼 or not to 逼仔女,thats no simply solution.
我認識被逼到成材的賓仔,認識被逼到終極放棄的姐姐.
我有朋友,父母隨便佢,長大後一點不快就裸辭,一鬧交就要分手的堅廢青(上天有好生之德,佢總有散工散拖果下厲害,雖然冇乜前途 :p)
我亦有個親戚,父母生左佢除左比錢佢讀完中學,從來冇理佢,小時候是個差點入黑社會的邊青,居然大學畢業,用自己錢創業,創到在大學客籍教 emba.
而在上述這四個極端,教養光譜下,有無數平凡像我的港孩,也有無數唔咁逼佢又可以點的"怪獸"家長,真係逼又死唔逼又死,一樣米養百樣人,最後結果係乜天曉得?
或者父母要做的不是逼唔逼的抉擇,而是讓孩子在還未懂得"棄惡擇善"之先,陪佢,陪佢讀書,陪佢玩.....拖住佢手仔,令佢感受到愛,感受到溫暖,以致在逼逼氹氹中堅忍下去,直到找到愛好,能自己逼逼氹氹自己為止.
不過香港功課實在太多,為了贏在起跑線而再去喪補習,學勁多野,無止境地加壓,是否超過了極限,令其適得其反?令仔女最終變得凡事討厭,凡事被動,凡事失望,凡事放棄,唯有你話"你愛佢"既逼迫永不止息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