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Friday, September 26, 2008

塞翁失馬

美國次按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令房價股市債市下跌, 公司盈利倒退甚至破產, 物價同失業率上升. 也許這些問題已不是股票升跌賺蝕的問題, 而是影響世界民生的嚴重危機.

上周五, 小布殊宣佈一個7000億的救市新方法 - 買入金融機構壞帳高危的資產(現在或改為金融機構做擔保/入主董事局). 有人質疑這方法能否改變跌勢, 個人認為買入壞資產有藥到病除, 立竿見影之效, 令整個金融市場重生信心, 令金融機構止蝕, 回復正常信貨運作, 對樓市止跌有正面作用. 但對樓市股市回升GDP上揚幫助不大, 但總比經濟衰退甚至回到1929-1933年大衰退好得多. 我倒擔心它會引起新一輪通脤, 7000億會令政府負債百上加升, 因而引起美元下跌, 剌激油價金價食品價再上升的可能.

有人認為政府不應干預自由市場, 任由它爆破會令市場在最快時間內康愎. 這個想法未必全對. 中國2000-2005年曾為國企銀行作巨額注資和write off, 才奠定了今日工行, 中行, 建行的規模和強盛. 不同是: 在中國社會主義下的計劃經濟, 政府干預沒有人認為是大逆不道, 這是資本主義市場的盲點, 但同時是非常時期最有效/不得不用的方法. 但這份不干預的顧忌最終可能令美國這次救市成為下次經濟危機的炸藥. 假如美國今後對金融機構監管不力. 危機必定會捲土重來. 正如耶穌治好了一跛子後說:「拿你的床走, 以後不要犯罪.」中國為了防止金融動蕩, 監管是除了可以作什么也不許作. 但美國為了鼓勵金融機構創新, 監管是除了不許作的什么也可以作, 出錯的危機就得多. 這是為什么中國成為在97和今次危機當中損失最少的國家之一, GDP仍然在強勁增長中, 通帳/失業率即使在雪災地震後也不算厲害的原因.

如果救市之後, 無人能吸取教訓, 金融機構顧態復萌, 又或者消費者不改變「先洗未來錢」的方式, 危機一定會再來的. 但假如金融機構「悔改」又是否代表企業盈利將會放緩? 如果消費者不「先洗未來錢」, 那么消費力豈不變得非常薄弱? 如果經濟放緩, 那么通脹應該不會太厲害, GDP增長會否像日本一樣, 從此一蹶不振? 「犯罪」會換來突然死亡, 「悔改」卻又風光不再, 美國人應何去何從?

有人反對用納稅人的錢去救因貪婪而招損的企業. 雖然我也不贊成救「惡人」, 其實這些企業也是納稅人, 而如果納稅人不貪婪不放任借貨來消費, 又怎會產生一批貪婪的企業? 不過, 話說回來, 買入壞帳高危的資產未必會令700億一去不返, 因為這些資產是有在折讓下買入, 未必會蝕. 如果是以擔保方式就更安全. 至於7000億從何而來, 日本, 中國以致許多亞洲國家, 都會在不樂意之下樂意以低息借錢給美國. 箴言說:「借貨人就成了債主的奴僕.」美國的經濟主導地位會不會因此消失? 亞洲國家能否在這次風暴當中從過去單單購買美國的「軟資產」(低息債券)成為債主做傻仔, 脫變成為購買美國的「硬資產」(企業股權)成為股東做合伙人, 重新定立新的金融經濟遊戲規則, 令全球資源財富分佈在地理上能平均一點呢?

從另一個角度想, 為何 GDP一定要不斷增長, 一定要成為主導經濟的超級大國才能換取平安? 當中國主權基金 - 中投企圖從自由市場收購 Lehman Brothers (LEH), 是政府從中阻攔還是LEH帳目太差勁呢? 為什么英資的 Barclay可以冷手執熱煎堆? 在恐慌動蕩之中, 什么是我們找到平安呢? 又是誰可以安慰我們那份徬徨無助的心靈呢?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