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6, 2014

食出薄餅之味道的聖餐

復活節後第三天,到友人介紹的意大利餐館用饍.

碰巧Bob (一北灣留學生,參註一)放暑假回中國,順道留在多倫多一晚,邀請他來我家宿一宵,也好陪我試試那餐廳.

小小的餐館,腳踏實地做些街坊生意,一列吧櫈,幾張餐檯,開放式廚房,兼連櫃面,感覺似間快餐店(外賣生意著實不少).
簡樸而不簡陋,沒有華麗至上的裝修,卻不失時尚.
由身兼廚師和侍應的三人組包辦打理, 戴著小帽,穿格仔衫是這裡的"做型", 油鹽醬醋齊齊整整的陳列在廚櫃架上是她的風格.

選意大利餐是經過深思熟慮(和祈禱)的 :p 好要一次過滿足三個(人)願望:
a. Bob 回中國,大把好味中餐和家人弄的家常菜,不如試試較正宗的意大利粉和薄餅.
b. 太太祈望試新野
c. billy 仍在齋戒期,billy 玩齋戒,戒最愛的米飯(白米/糙米,粥水都冇得食)!那日子,billy 要不是食烏冬,就只有麵和意粉(註二).



Radichhio, fruit, greens, toasted almond, whilte wine vinaigrette C$9
沙律作頭盤,新鮮的菜疏,青甜的草莓,微甘的杏仁,配上橄欖油香味調和了白酒釀製的酸醋的意式沙律油,雖沒有什么花臣或奇特,滿足"開胃"這個對頭盤的基本要求卻卓卓有餘.

頭盤完了,上主菜
不用狼吞虎咽,不用趕住去"投胎",慢慢的品嘗,享受一邊食一邊傾計的quality time.
Bob 在北灣讀ESL(註三)跟我依家讀西班牙文, 可謂同病相憐,少不免互吐苦水:

我的西班牙課教得快,同班同學又都食過夜粥(我冇粥水食),講得比我流利多,每次上課都似去"攞瘀". 我笑言主耶穌沒給我講外語(方言)的智慧與能力,過程中卻加給我堅持的膽色和毅力繼續下去.
Bob 則感激父母送他出國留學,那份體驗鼓勵他繼續勇住直前. 他的努力也值得我學效,我們也交流了些學習心得...

點選的兩款意粉,一紅一白:,同是以煙肉釣味

蕃茄的甜酸與紅椒的辛辣, 特別醒胃;
Bucatini, bacon, sauteed red onion, chill fake, spicy tomato sauce, herbs C$10.5
白的充滿芝士,香蔥和蒜粉那份彷彿加了黑松露的濃香.
這兒的意粉是自家手打,是"生",唔食會壞掉的生意粉,口感比超市買到的煙仞多. 不用放入焗爐,已夠乾身,醬汁均勻的落在每條意粉之上,份量拾到好處,不同於港式肉醬意粉那水汪汪,粉還粉,醬還醬,要自己撈的烹煮方式.
Dont read me wrongly, 兩樣方式我都喜歡 :)

Carbonara, smoked bacon, cracked black pepper, egg, scallion, grana padano, C$10.5
這兩種烹調方法令我想到剛過去的 passover / 復活節:
今天我們是守聖餐?還是食聖餐?

在華人教會,守聖餐通常是拿了小得可憐的餅和提子汁,同堂食"飯"各自修行(默想), 就好像守聖餐只係一個人既事: 默想主愛,默想己罪...若念頭忽然跳到"陣間去邊處食飯",也會暗罵自己點解如此屬世: "豈不知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么?"
正好比港式意粉,粉醬歸邊.

我們還嫌未夠,不但不會自行撈埋一碟,還要將那"意粉"分別為聖,說是要在主面前純潔清心,骨子裡仍戀慕人世間"肉醬"的味美歡笑(有誰不會)?

從前(由主耶穌設立開始)教會聖餐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從前食聖餐,就是一班人 potluck.

備受猶太人和政府誤解, 教會難以光明正大公開攪佈道會(註四),不會花百萬元賣頭版廣告, 不會吹雞遊行去反對聖經話明唔准的偶像崇拜(或支持一神一信一洗信仰家庭),沒有錢建堂,沒有勢力高價租鋪辦學(在區內為主執行扙出和建立).

那時侯,聖靈無法"大大"工作, 信徒間只能有家庭聚會

初期教會,家庭聚會,似乎日日如是,在某某家中,食飯,祈禱,誦讀(徒c2:46).
一餐家常便飯(烤餅,焗包,人人填飽,冇鮑參翅,雞牛羊也可能欠奉).
如此簡單,不用彩排,不用宣傳,人人可以攪,日日可以攪,所以初期教會的飯局,跟記念主, 信仰,生活,就好似意式意粉同醬汁水乳交融一般,我在你裡面,你也在我裡面.
食飯 = 聚會= 記念主 = 守聖餐

記得主曾將天國比作一團麵酵發起來嘛?一想到酵就教人想到犯罪,但這真是主的原意嗎?
等陣聚會了!婦女們一起打麵酵,一邊推一邊想,天國真的像團麵酵,日日做餅,主就將得救人數天天加給教會了,那么比喻是指教會良秀不齊會犯罪,還是指飯聚,以生活家常處境論信仰群體成長人數增長的奇妙呢?

食聖餐有一齊分著吃的餅,將主的身體成為我們生命的力量,那么,食意大利餐又點少得薄餅呢?(註五)


Smoked Proscuitto, speck, sweet medjool date sauce, fresh arugla, flor di latte, toasted almond, C$14(M) PS: C$8(SM) & C$28(L)

這薄餅與別不同在於它落了糖槳, 是甜的,上面鋪滿大堆蔬菜. 覺得自己變左隻羊,必不至缺乏的被領到青草地上.

古人用饍,冇碟,冇碗,兼冇叉用. 一班人食飯,一盤二盤放在中間或傳來傳去, 用手將餸同醬汁鋪在餅上,摻和放入口. 圍繞著這樣的餐桌, 手就是筷子, 麵包或餅就是碗碟. 每逢用手進食,都可以 bonusly 有種穿越的體驗.

將薄餅擘開,好自然拿一份,分另一份給 bob ,給太太,一齊享用. 美食除了將人的隔膜衝淡,更令人留下歡愈的回憶,親愛的主耶穌就是在這樣的場境,難得一年一度有燒全羊食(註六),好興高釆烈,爭先後食1st cut的日子將生命之道與門徒分享: 為門徒洗腳,以分送食物表明犧牲,赦免,不分彼此的愛...

這一幕,我想必定令門徒回味無窮,難以忘懷,以致每逢食這餅(日日餐餐都食),喝這杯,都會記得主,主講過的,做過的,食過喝過以及坐隔離同自己分過餅又爭過塊羊架的"死人頭".
分享是逾越節的一個主要精神(註七),而聖餐就將這分享推上更高層次,犧牲.
由於初期教會會友多是低下階層(整個社會 demongraphic 亦然),這種 聖餐potluck 除了記念主,肢體間交通聚會,也有實踐彼此相愛,照顧比你更有需要之人的實際行動,是名附其實的愛筵.

在哥林多前書十一章,保羅甚至激到話如果我們食聖餐時只顧獨食(自己守,自己默想)忘了身邊有餓住個肚的弟兄,守聖餐就是吃喝自己的罪.
諷剌是: 我們守聖餐,聽是聽見了這段經文,卻不明白. 因為不知何故今日教會只讀23-29節,而"不理"上下文(註八)
"乜野叫不按理吃?乜野叫食自己既罪?"
"咪就叫你默想尊心一點,持久一點!"
really? thats it?

值得問是:
你守聖餐是自己顧自己?
是同心合一地食聖餐,記念主和主所記念的人與事呢?
在這個人人有飽飯吃的世代,日常生活什么行動才是你食聖餐的分著吃喝的表現?

再想想主耶穌話: "我站在門外叩門",主是對未信呼召舉手決志的人講嗎?

還是指守聖餐,不!是指開飯,再直接指日常生活,你係度嘆緊?忙緊?主在那?永在我身旁?
sorry, 這是你一廂情願的答案和感受,主是在你席間?還是被你淡忘到母雷宮咁遠?你怎去 enjoy 每天, 去分享,去犧牲?如此食什么也有如天天食聖餐

間餐廳唔錯,在此推介下:
價錢 $$
服務 ****
味美 ****
地點 9001 dufferin st

註一
這一學生事工至今已有八年歷史去北灣,多倫多以北300多公里, 每月一次(暑假除外)舉辦活動,助留學生適應加國生活,分享我們在主耶穌裡的生命,以及基督教信仰要義和價值觀,期望陪伴一眾學生成長,彼此學習,一起尋覓個人實現理想/腳踏實地的正路.....

註二
lent 40日兼延長了五天,加上周日,實際是50日.
曾在北灣與學生食 passover大餐時 (復活節期間)分享這次"遊戲"體驗.
對billy來說,為主而活是與主一起玩場滿挑戰性的遊戲,玩!當然要盡情盡性盡腦汁去過關,pass or fail, 都會enjoy跟人分享心得,同埋對主的更深認識.
唔食白飯再重申不是為減肥等健康理由,沒有什么addition, 純粹揀最喜歡的禁食,飯係最好, i'm loving it.

註三
放完暑假就開始修讀飛機工程,即衝上雲霄2胡杏兒的工作岡位,

註四
君不見使徒行傳中的彼得,保羅也經常"走鬼",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1章更自嘲(自誇)謂"被拉"多

註五
細個篤信薄餅是中國人透過馬可孛羅傳入意大利這個摩登如來神掌的講法,長大才發現是假,按 wiki, 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有它的記載,我相信那時的薄餅近似以利亞叫腓利基寡婦做的,用油用粉團烤製. 笳汁要到大航海時期後才由美洲傳入.(今日要淺嘗這原始風味不難,到餐廳點個齋餅皮即可)

註六
我們太幸福,當回想50,60年代以前,平時咸菜瘸乳送飯,新年才有大線雞牛白腩的日子. 若用今天的講法,逾越節盛宴就是一年一次歐洲渡假

註七
分享?一同?如果逾越節好比去歐洲旅行,那么分享洗唔洗用去旅行同樣心思,計劃,時間,金錢去助有需要的人?你 O大個嘴,唔覺得係咁解,good, 你開始明白逾越節,明白聖餐,係你 enjoy, 又未必 enjoy.

註八
是因循?還是恐怕回轉過來得醫治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