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uesday, April 26, 2016

讀書好無奈讀書唔夠正

教會每年都推出靈修/讀經/讀某某屬靈書計劃,為什么往往推動的人多,真正讀的人只有一半,而最後完成的人有一兩成已經是神蹟,多半走到四分一就"隨流失去".
平時自發閱讀的信徒就更少,一年之中,能讀到一兩本書已經很了不起.

像胡志偉牧師在國際閱讀日(4/23)分享一文,信徒閱讀的好處不是很多嗎?為什么信徒閱讀率和閱讀胃口會如此偏低,教會推動又往往未如理想呢?

推動方法
推動閱讀,教會總喜歡用三種方法:
1. 成長: 閱讀對你生命有多好,多益處(像胡牧文中所言,本人完全同意)
2. 工具: 你要在某某事工稱職,就要讀它,裝備好. ie 做組長讀小組書,帶查經讀教查經的書等等
3. 見証: 針對成長(#1) 找人分享生命改變; 針對工具(#2) 找人分享事工如何看到神大能.

趣味
我不否定閱讀對生命和事奉的幫助,但幫助,需要,同我鐘唔鐘意讀+會唔會自發越狂咁讀係兩回事.

好比品嘗食物,不斷告訴我某食物多么有營養,多么健康,又找個有病的人如何因此變大隻佬,不會令食物變得更好味,令人唾憐三尺,食到Q太郎有公仔麵咁,幾多都唔夠.

要人愛上閱讀,重點係有沒有趣味和引人入勝的可讀性,而不是成長和功用.

問題在於閱讀不如美食,滿足感波動性大得多.
什么叫滿足感波動性呢?
我食四川菜,我預左辣,我去大排檔,預左污糟,食麥記預左唔健康,澳牛預左快快的吃,慢慢地動怒.
但一本書(非小說  non fiction)即使如何精采,滿足感落差亦可以很大. 讀到某個位唔明或者好悶或者忽然好忙,少一份堅持,就幾個月後才會繼續打開它了.

取捨
在教會這大家庭裡,有太多比閱讀能找到穩定滿足的活動了
崇拜邊個講員上台,你的期待沒有落差罷?精采的,從來都精采,沉悶的也沒有轉動的影兒,你繼續出席崇拜,就預左架啦!
無論唱詩的,領詩的,幾時企,幾時坐,幾時合眼呼求神,什么感動位,悔罪位,輕快位,同人握手叫耶穌愛你,歌詞重覆又重覆......一切從來不變,陶醉的人既繼續陶醉,碌木咁既繼續做木頭.
什么事奉,即使有突發,到最後(由於其實好小意思)都會順利完成,你總可以歡欣心裡感謝神.
但閱讀,一來有沒有讀冇人知,二來就算今天經歷到爆多"亮光",heman咁充滿力量,明天可以變成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

結果
閱讀與否,往往不會即時看出分別. 唱詩笑容不夠燦爛,冇返團契,查經冇準備,會現眼報被關心. 冇讀經,冇閱讀,冇人會察覺到分別,你天天讀兩小時,也不見得比人更成長. 更何況,如果你分享自己多么花時間閱讀,多么追求,分享太多,反而會被人善勸不要驕傲,知識只叫人自高自大.

由於求成長和功用這種實用主義作崇,閱讀本身滿足感的不穩定,加上教會其他活動的取捨,以及教會對追求神 vs 知識的兩元觀,一般信徒追求閱讀,反而不如離教者般自由灑脫,令閱讀難以久持.

通常只會閱讀為應付一個查經雞精式查參考書 back up 自身想法,或者為某事工裝備. 最多還會每一靈修一篇什么什么日誌.

功用書有如洗衣機說明書,其中不會找到趣味,而靈修書要不是不斷重覆"阿媽係女人"(耶穌愛你; 你要傳福音....),就是曲高和寡像 purpose driven life, experience God,你冇可能亦唔樂意跟,只製造罪疚感,而透過它令你感受神愛你,令你既 feel bad 又 feel good.
是否如端木凱言,"是吃奶不吃糧",我不好說.

教會不斷推這些令人發悶的功用成長書,試問怎能提高信徒的閱讀興趣和自發性呢?

Thursday, April 21, 2016

COC 老弱殘兵

在 COC中,有兩種戰爭
一是自己條村打另一條村,搜掠對方的資源;
二是己方聯盟 10,15,,20條村去同別的聯盟打仗.

如果聯盟戰整體勝出,就有一筆可觀的 war bonus,輸左就只有5分1 安撫金. 由於一班村長在這戰爭中榮辱與共,所以大家(尤其是強村)都會慷慨解囊,按各人所想所求,贈送最強既兵種,為求令己方(包括自己)勝出.

反觀"平日"單村搜掠,只會隨己意分給求救者,多數係 cheap cheap 箭手,相對起來,就老弱殘兵得多.

無他,出一個箭手幾舊水25秒,一條龍要30分鐘要幾皮,你次次問人要,人地肯比可能你都等唔切啦!

歷史上,輸出老弱殘兵的例子就多著. 除了冇著數會咁做之外,"輸出"本身可能就係著數.

要知道軍人有兩種,一種係要花米飯養住既職業軍,一種係放下田地臨時召集的"義務"軍(同樣要比飯,或比地等佢自己攪惦).
與其要花錢糧養住班弱雞,除非好有米,不然,佢地冇飯到肚就會搶,就會一個屈尾拾作反,不如調佢上戰場,死左唔洗養,好彩人多蝦人少贏左就仲開心,搶人地尐野去喂飽佢.

(從這角度重讀約書亞打耶利哥你就發現用條命攻城但唔俾搶,要燒清光對一軍人,特別係得幾日糧食而嗎哪已止降的以色列軍來說有多犧牲,你亦會看到什么叫順服同敬畏神,命仔黎架!唔係依家你好啦,幫下手做個事工咁簡單就以為 apply 左)

在這種情況下被逼上戰場的人,左右就係死,除了不斷搶之外,通常會扮勇武,因為只有勇往直前才是生路,死左冇人可憐你唯有靠自己. 但另一面係當有乜風吹草動,勢色唔對就走人,跑番屋企.

於是你又能理解為什么艾地一戰小小失利,眾人就要生要死,驚到鼻哥冇肉. 唔係冇信心,犯罪咁簡單,心態係,如果輸,就走得快好世界,大河另一邊又唔係冇得住,何必冒險喎!你一句要有信心,唔好犯罪,個故仔乜野味道都俾你蓋住左.

歷史上赤壁之戰,蒙古兩度打日本,都係用呢招. 表面上輸到七彩,實際上如果曹操唔將袁紹,劉表招安之兵用在攻擊孫劉,忽必烈如果唔用掉南宋及高麗降卒,咁多人反而會咬死自己. 呢個亦係點解項羽坑殺廿萬投降秦軍的原因,某程度亦係點解約書亞當年要種族清洗的因由,而為什么當年咁做合理,甚至可以話合神心意的解釋之一.
因為老弱殘兵,降卒,戰俘,當年係一個好難處理既問題. 你若將佢靈意化為對付罪,你永遠唔係解緊段經文,你若為神解畫,又永遠解唔通,其實只要弄清這一些古代難題,就好易明,你接唔接受係另一回事,唔好下下問點 apply, 先理洗一切好嗎?

歷史上亦有國家嘗試不斷養老弱殘兵,呢個就係宋朝,宋朝係史上最有錢,中國最尊重人權,自由貿易,思想文化科技最發達的時代,一奇怪是她開國時只廿萬軍人,北宋亡國時軍人卻過百萬,甚至二宋被擄,人迎接宋高宗返汴京時,各地勤王軍亦有百萬之多,有趣係,高宗依然一路敗走,如果冇長江,如果冇韓世忠黃天蕩頂住金兀朮,邊有南宋?
歷史考究結果係,果尐全部係老弱殘兵,一班冇地又失業,唯有扮軍人呃救濟金既"負累".
所以,高宗在臨安安定後,死都唔肯北伐,岳飛咁秋得寧願整死佢,一來老岳唔識 do, 二來佔回華北有乜用?收留班垃圾嗎?各地勤王之師?哈哈!丐兒就真.

黎緊分享多尐種族清洗 / 各自為政背後的戰略思維同心態

Thursday, April 14, 2016

CoC 看部落聯盟

在CoC世界,不管你參與戰爭與否,總會和友人一起(泊碼頭),組織一個部落聯盟. 聯盟雖然無法直接利益輸送(送金,命水,墨水同寶石),只能送一定數額的援兵,但在平日掠奪生活,仍有百般益處,成王敗寇,往往取決於這支援軍.

同仇敵x, 守望相助,家家有求是CoC的核心價值之一.
我玩左兩個月就睇通一道理,儘管每條村的實力強弱懸殊,但多一個兵就多一分力量,何況在無限資源兼"人命"賤個泥的雙重因素下,主動狂送救兵給一切友軍,亦狂問人班救兵(多多益善,冇任何偏好),久而久之,我為人人,就變成人人為我,大家一齊慷慨解囊,令人人都唔會受之有愧.

在現實侵掠戰爭中,聯盟是有的,但不會如此出現.
就算統治者視人命如草介,做兵果個冇著數點會同你搏命,殺人喎!你估玩呀?要好有膽,而且隨時被殺.
而統治者在冇著數之下,一般只有幾個情況才會聯合助戰:
1. 要求助戰一方實力比自己強多,唔幫拖反而會被佢先打"內鬼"咁鏟低;
ie 約西亞王為埃及助戰攻亞述 or 西底家唔肯助巴比倫王打埃及,結果被先滅絕
2. 唇亡齒寒的最危急關頭
ie 以色列和猶大國聯合抗亞蘭; 聖殿保衛戰,三班本土派鬼打鬼但聯合抗羅馬軍
3. 十倍兵力於敵方,估計必勝,純粹令己方彷彿更人多,達到圍城,不戰而屈人之兵,怕乜助戰喎!
ie.  耶利哥圍城戰,唔識兵法既解經話會比人知道虛實,圍城走來走去係不智. 實情古代戰爭要晒馬,等你知驚. 可以想像頭六日行左六圈,晚上有幾多人偷偷逃命,令雙方實力更懸殊,呢招高啊!(只有城中寄得利益者先會賴死唔走) or 亞蘭三十二路軍企圖踏平以色列國

按歷史,亞蘭,以色列,猶大三方其實混合了上述1,2,3法
在約沙法年代,亞蘭三十二路打過來(3),以猶共抗亞述(2),之後係亞蘭在耶戶時逼以色列同盟(1) 一起打猶大,但其目的卻是共抗亞述(2),至少要擺出夠踏馬令對方怕怕 (3),不過亞哈斯卻選擇和亞述結盟,及至希西家作王(亞述已經將亞蘭,以色列,呢兩個以賽亞形容為好快熄冒煙的火頭消滅)他卻又跟巴比倫結盟,巴比倫強大後,約西亞打後的幾個王又跟埃及結盟......
以色列永遠和周邊聯合,而猶大經常愛跟第二大國聯合,多有趣的歷史現象呢!

當然,除上述三種情況,將老弱殘兵外借歷史上就經常發生,有機會再分享.

Thursday, April 7, 2016

童年(2) 不要逼讀課程等他情願

連續出現多綜青少年自殺事件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學童測驗,考試壓力大,同輩競爭大,功課勁多,放學/周末阿爸阿媽仲要逼他們補習,上一系列"興趣"班......

不少人勸家長不要逼得太緊,讓他們發展興趣,鐘意讀乜就讀乜,因為只有學童喜歡,學習才會事半功倍,他們才會開心地成長.

像我父母本來想我讀醫,結果我走去讀會計+金融. 後來信了耶穌,教會又期望我讀神學,全職做牧師,結果我還是做我的金融佬.

我認為:
1. 一個人喜歡,才會全程投入
2. 讀書為求學習,而不是求分數
3. 在學校小學六年,中學六/七年,大學又三,四年. 若能享受校園生活,至少"賺"取種種經歷和回憶,這比單單求張沙紙更有意義.

幾年前作了這首歌<<一千零一次求分>>,找友人錄了一粗糙的 demo.

能發掘出興趣,培育,以及用這興趣揾食當然最理想,但現實有幾多人做到呢?

1. 幾多人知道自己的喜好(科目上)?
2. 幾時才知道自己的喜好?我要到中三四才知自己討厭 biology.
3. 對一學科是喜好還是討厭,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對它的駕馭力,你讀唔讀得惦
4. 駕馭力當然有部份取決於你性格同喜好,但邊位老師教,教成點,你付出多少時間,父母(某某)能否幫你一把....
5. 根據#4,某程度上,喜好也是逼出來的
6. 如果我們像耶穌時代,子承父業,木匠,漁夫,人生出來,幾乎就決定了他/她一生,沒有多少選擇,就難談喜好
7. 今日就是有不同學科,才須要分喜好,善長等,但又根據#4,人要有一定駕馭力,才能定出喜好.
8. 於是產生一個矛盾位,中小學有十幾個科目,假設你只喜歡三個,但你要用好幾年(甚至十幾年)努力付出駕馭十幾個科目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發掘出喜好.
一開始談不上喜好,點算呢?一定係被逼架!
9. 更大鑊係,你喜好考高分,其他肥佬,你還是會留班(除非你喜好去到神童級),結論學習還是有太多必要的被逼

我中小學是全程被逼,在香港不用說,移民後,父母對我的強制少了,但我仍要痛苦地逼自己. Come on, 沙士比亞與我何干?點解要我讀佢而唔考三國演義(所有版本玩過,將領事蹟,數值都可以如數家珍)? 點解我覺得個故事好無聊作答果陣仲要我讚佢先有分,先升班,點解要這樣才能勉強入到大學,選讀我駕馭力較大,又不黑我憎的會計+金融學系.

10. 即使萬苦千辛找到喜好(不太討厭),揾唔揾到食係一個令你身邊每個關心你既長輩所擔心你的問題,你擔心別人對你的擔心也是種巨大壓力.
11. 喜好當然不該用金錢去價值化,但揾唔到食,對許多人來說,也難以繼續那份喜好.
我很喜歡歷史研究,但阿媽話,你讀歷史就聽食屎,結果我唯有自修. 12. 喜歡歷史,對我後來分析同理解聖經背景,金融現象,經濟原則,會計理念都大有益處. 雖然喜好不會是種浪費,但除左自己冇人會咁樣肯定( recognize )它.
13. 但話說回來,即使是讀我不討厭會計/金融,在三年多大學生活,當中仍然有我討厭的某些學科,老師,及同學..... 我仍是要逼自己努力面對.
14. 讀書為求學習,而不是求分數. 這個我到大學三年級才體會.
我中學成績太差,講不求分數查實是葡萄. 大學頭三年 ok, 到第四年多野要靠之前學到的去深造,才發覺果尐一早俾番阿蛇,才懂得用心學懂學好,留得住才是自己,不然,有高分卻忘掉,遲早因為冇料到出事.
我到大三才真正領略到.

我寫這么多想講出,to 逼 or not to 逼仔女,thats no simply solution.

我認識被逼到成材的賓仔,認識被逼到終極放棄的姐姐.
我有朋友,父母隨便佢,長大後一點不快就裸辭,一鬧交就要分手的堅廢青(上天有好生之德,佢總有散工散拖果下厲害,雖然冇乜前途 :p)
我亦有個親戚,父母生左佢除左比錢佢讀完中學,從來冇理佢,小時候是個差點入黑社會的邊青,居然大學畢業,用自己錢創業,創到在大學客籍教 emba.

而在上述這四個極端,教養光譜下,有無數平凡像我的港孩,也有無數唔咁逼佢又可以點的"怪獸"家長,真係逼又死唔逼又死,一樣米養百樣人,最後結果係乜天曉得?

或者父母要做的不是逼唔逼的抉擇,而是讓孩子在還未懂得"棄惡擇善"之先,陪佢,陪佢讀書,陪佢玩.....拖住佢手仔,令佢感受到愛,感受到溫暖,以致在逼逼氹氹中堅忍下去,直到找到愛好,能自己逼逼氹氹自己為止.

不過香港功課實在太多,為了贏在起跑線而再去喪補習,學勁多野,無止境地加壓,是否超過了極限,令其適得其反?令仔女最終變得凡事討厭,凡事被動,凡事失望,凡事放棄,唯有你話"你愛佢"既逼迫永不止息呢?

Wednesday, April 6, 2016

COC 看經濟生態圈

在COC遊戲裡面,單靠開採自家金礦(gold),命水(eli) 同墨汁 (dark)係唔夠升級用. 所以一定靠侵掠人家才有前途. 之前已分享過,呢個邏輯會令我地明白為什么以前的世代那么好戰,因為古代單靠種塊田,任汗流夾背也只能僅得糊口,有淨的要不給地主就是給政權的田稅.
所以古代每個民族都好戰.

來到今日,戰爭的利益減低了!
如中國佔了釸谷能佔領一切科技嗎?不能!因為今日的創新科技是軟實力,無法透過武力佔領.
此外,今天資本主義及全球化,就是靠一班人一齊做大個餅玩 win win. 打人就少了這個 multiple factor, 反而會令自己受損,這令過去五十年成為歷史上最和平最少戰爭的時代. 當然我們有恐怖主義,人太長命,也解決不了貧富和青少年問題.

在以前,一個餅就係一個餅,我搶多左代表你少左/冇左. 在富裕時是還可相安無事,在人口太多或飢荒/失收時你唔去搶人就會比人搶,搶即使不特別正義,也無人會覺得係個問題.

你明白呢個道理超級重要,不然,你冇辨法理解前人為何將殺人如麻之流視為民族英雄; 讀約書亞,大衛,以色列人打打殺殺,你要不是批評聖經暴力,就是牽強地為聖經辯護,說那些血淋淋的戰爭代表對付罪,而對付罪不但不代表種族清洗,而且多么合神心意,又多么分別為聖.

話說回來,古人透過戰爭去解決得一個餅的有限資源問題,在COC的場境中,由於資源是可再生,而又是取之不盡,所以,用戰爭掠奪就更肆無忌憚了. 然而,當只得一個餅變成五餅二魚可養飽無數玩家時,就會產生另一個經濟問題: 通貨膨脹. 這就解釋到為何升級雞碎,居然要花費龐大黃金,命水和墨汁之外,還要花曠長時間.

當年西班牙掠奪美洲,無數白銀流入,又或所羅門王與腓利基人合作,壟斷了歐亞非商道的經營,令銀子算不得什么的那些日子,似乎是比爭戰更"太平盛勢",事實和coc一樣,寒天飲冷水,點滴在心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