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6

這個政府就是神揀選和合神心意?

最近大佈道家葛培里牧師的兒子葛福臨在川普的一個謝票大會中分享,説川普成功當選是神的心意,是神回應祈禱的結果。

http://www.thenewcivilrightsmovement.com/johnwright/franklin_graham_again_credits_god_for_donald_trump_s_election_victory

我不知讀者如何理解何謂神的心意和回應祈禱。
當年上信仰101班教我:祈禱答案可以是"yes" 也可以是"no"和"wait".
而在民主選舉之下,除了小布殊第一次選要 wait 之外,大概該制度已有足夠威力去限制了神的心意為 yes or no(神只能在兩三個候選人中挑一個。按這套神聽祈禱論引申:神的能力連一個選民也不如,so sad。).
更何况,今次選舉,美國有超過二百九十萬人希望川普輸,在全球統計上,又有六成人想他失敗,若果葛福臨的意見真的代表神,那么証明神是偏待人,只聽美國福音派白人的祈禱,對他們"yes",而對其他人 say "no"。

至於神的心意,我發覺無論那位政客,在那裡當選/上台,總有許多牧者撲出来宣告,"這是神心意,願神旨意成全。","求主賜智慧給新政府去帶領人民跟從你"......就算 689, 19號,習核心,侵侵,粗賓漢。任何人,一隻狗,一隻馬騮上台,不重要,不少牧師都滿有信心宣告,"我唔知咁多,總之我信係神心意啦!"

當什么都可以是神心意,其實說了等於没有説。而且也引申到一個更嚴重的放任問題:既然是神心意,那么當權者的所作所為是否間接有神受權和默許呢?
難怪教會喜歡教信徒該作的就是順服掌權者,祈求主幫助掌權者。一切批評都只是不同政治立場,是自義和引來更多紛爭,如果掌權者不好,神自然會收拾他/她,用不著你粗心,我們最緊要合一和傳福音,不要為國家添亂。

"掌權者受命於天,人民順之從之"這套觀念大行其道,除了因為夠簡單易明,事前不用理政綱,事後也不必考察其政績,只要反同反墮胎反回教擴張就代表合神心意,多么容易分辨善惡。

另一原因是掌權者本身也會為持有這套觀念的團體站台及資助,因為它有利掌權者管治並整治反對者。

古代東方有漢武帝罷拙百家,獨專儒家;西方有君士坦丁大帝罷拙太陽神及 pegan 信仰,支持一神信仰基督教,宣揚他真命天子的信念。除了少數為求利益的政棍,教棍外,人在這樣耳濡目染的國民教育下成長,這觀念就漸漸變成主流,變得天經地義,不知不覺成了真心相信的真心膠。

我嘗試問這受命於天,掌權者乃神心意真的來自聖經嗎?
我不一一例舉,那些教棍所拋的金句還不夠么?它真是來自聖經。

若進一步問,這觀念是否非黑即白,無容置疑,阿貓阿狗,只要掌權就有神首肯呢?
為什么聖經會興起摩西去挑戰法老王對以色列人的管治呢?以色列由一家變成一民族以來,也就是自古以來法老就是以色列人的掌權者呢?
為什么神要興起先知,審判列國,亞哈掌權,按葛福臨的理解,乜都唔知,亦唔洗知,這就是神心意?
但神即使是心意去推動歷史這巨輪,卻不代表他的行為合神心意,蒙神喜悦。這好比 iphone 創始人同 iphone 好好,apple 授權給某某售貨員,那么售貨員所説的必定全對,服務必定超好。若不好,也只是你個人太主觀,不合一,愛挑骨頭,不順服企圖 jail break等等,當然不是! 當你不滿意服務,會去理論,會去投訴部,叫 apple ,叫另一服務員為你主持公道嘛!

同樣聖經教導,神掌管歷史,不代表人要做順民。聖經裡記載許多君王,重點卻放在神興起了先知和歷史編者如何評論他們。

例如
但以理勸尼布甲尼撒王要收斂其所行;
拿單在建制中指出大衛之過及神的寬恕;
以利沙成為以色列的戰車馬兵;
亞摩斯一味唱衰和鬧爆政府;
以利亞同亞哈王對著幹;
歷史編者和以賽亞宣告,約西亞王就是神的心意,因為他行神看為正看為善的事,遠勝其他人。
又或如耶穌傳悔改之道又成了犧牲的羔羊

聖經没有停在神掌管歷史,一切是神安排,thats it. 它總是將掌權者的政績評頭品足而不盲從,逐項計分而非單一議題。

教會經常鼓勵信徒走出 Comfort zone,卻在政治立場上選擇相信什么都是神心意,不願用心思考和察驗何謂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悦的旨意,不願指出和糾正不公不義,除了懶惰和以為太天經地義外,不少信徒會堅持以下三點:

1. 我們不是神,不是先知,不了解事實的全部,也不是全然公義,所以會錯,所以沒有資格批評。
2. 除非去到要生要死,否則還是順服掌權者的好。
3. 人人都不好,都黑暗誰上台也一樣,願主快來,努力傳福音最實際。

這三個理由無疑是輕看神的話,因為聖經正是透過先知和歷史教導我們,就是那借著使徒和先知建立在基督之上的教會,去評論某時代,某政權的好壞,而不是用什么我們不是神,不是聖經,不是先知,我乜都唔知盲從就是神心意。若如此,聖經什么教導也不用守,不用傳福音,不用愛人,因為我什么也不是。

再者,聖經裡人物和歷史也不是平面,刻板,正反分明,是有程度上的好與壞。例如君王最好是約西亞,然後是大衛,希西家,再次是所羅門.....最壞是亞哈和瑪拿西,耶羅波安 2 明顯好他倆許多,但即使如此,聖經又記載了亞哈和瑪拿西的悔意,一個是在土地問題上後悔,一個是在拜偶像上後悔,可見不但評分,連怎樣打分也記在聖經裡面。

當然,簡單相信神心意是最容易和相安無事,在一個太平盛世,中産平日看看電影,去去日本,只要努力就能多得又能上車上位的社會,評頭品足得太過份,就算人家認你是第四個先知以賽亞,亦恐怕如希西家那樣對你不置可否,何况你唔係先知,大家估估下,會出錯,會引起紛爭,會影響合一,而建設性欠奉。

但當我們活在這個全球社會撕裂,頭1%最富有人仕佔了全球50%財富,難民,恐怖襲擊,天災,人禍無日無之而最民主的國家解决不了種種問題,極權國家又樣樣倒行逆施。今日,教會仍然堅持天真,相信受命於天説,視評論者無事生非,毫無建設性,又是否真的合乎聖經教導,是否當好教會在地上的責任呢?

唉! 若要求主流教會和信徒改變,只怕比駱駝穿過針眼更難。或者,可以由兩方面入手
一,由講解聖經裡的歷史書和先知書開始,從作者的視野及他跟當時政權的互動分析,而不是什么找他的個人榜樣那些老生常談。
二,當人講什么什么是神心意,用一個受教的心,問那人其聖經根據及客觀環境根據是什么?那些根據用在另一個人身上是否完全 fit in? 若完全 Fit in,那又算什么根據呢?

不是要恥笑某人無知,而是叫人一起回到第一點,回到聖經。
例如看看侵侵怎樣利用假新聞做勢,未上台就否定選前承諾,另外太多太多例証,如何 fit in 入神心意之中,甚至有人將他比為摩西,或救世主。
又例如有人將習大大比作塞魯士,神的受膏者。
但所提出的理由,如果我當選了,也許亦 fit in,怎能當是理由呢?

你説我强詞奪理么?
單是 689,bow tie 曾,老蒙董三個管治手法,香港跟中國這廿年的關係也不盡相同。
奶媽,葡萄,薯片大方向可能一樣,但是689路線,西環模式跟 hea做難道一樣么? 這些明眼人可以看得出,我們何不多想一些,才抛出神心意這些宗教名詞呢?

Friday, August 19, 2016

禱告免費真的是自古以來神聖不可侵犯嗎?

信仰百川一連幾篇關於「以利亞使團」禱告服侍的文章。

先有Chris姊妹對其收費O嘴和震怒的提問,"什么時侯祈禱變成商品,要收費?"
後有以利亞使團迅速回應,解釋禱告服侍的事工及收費的原因,再有 Sunny弟兄分享他的親身體驗及 Ho Ming 有關收費,和某些堂會講道費多學位的多收,少學位的少收對聖經 caring 的背道而馳.....看過這幾篇文章,似乎全世界都認為,代禱是不應收費,就連以利亞使團也堅稱"禱告服侍"是一種靠聖靈工作的 inner healing ,不同於祈禱(禱告不等如祈禱,同媽咪不等於娘親,茂利不是蛋散粉腸一樣。我中文差,所以容易混淆兩者,我誤會係我既錯。)

但究竟禱告免費真的是自古以來神聖不可侵犯的聖經教導/傳統呢?

我O嘴地發覺,斷乎不是!

自古以來求問神透過兩種人,一是先知,二是祭司(除非神親自對某某啟示。其實還是透過天使)

先知
在撒母耳記上第九章記述了掃羅失羊的故事,僕人建議他求問先知。掃羅即時反應是,"我冇禮送喎!"由此可見,當時普遍共識是,找先知求問神,是要收錢或禮物,神似近没有因此向撒母耳O嘴,當然撒母耳可能冇收錢,還請掃羅食羊脾同膏他作王,這個反而該視作個别事件。

我若繼續問,那神是否容許先知多講的多收呢?

從摩押請先知巴蘭咒詛以色列人故事,先知仍然是可以收錢,但要按著神的心意和教導,講真話,講忠言,而不是河蟹,不是看收費講甜言或咒詛(例如某些教會有許多高官,講者如果因此咒班異見人仕係敵擋神都跟巴蘭的所作所為近似)。

總之先知收不收金子代求似乎無問題,但永遠要睇主子(耶和華)面色,有時主子不是要先知發聲,而是要先知沉默不語。聖經有太多神要求撒母耳,耶利米....不要為民代求的例子,沉默是金的例子有:
(第二)以賽亞提到揀選波斯王大流士作全地之主,解放各民族回歸是神故意保密;
但以理有關末世的預言是保密;
另外使徒約翰不可將七雷的說話爆俾信主的傳媒聽,不能像馮同學或斯諾登那樣洩密。
試想:如果某人有兩千蚊,又填盡所有要求的資料,我們可以老馮地以為為那人求問神就一定是神心意嗎?將一切和盤托出就一定是神心意嗎?也不一定。

睇主子說話和代求大概是聖經中對代求先知的要求。

祭司
祭司的代求往往透過獻祭:十一,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贖愆祭。
百姓前来獻祭,祭司以唔知流定堅的祝福作回應。

這個代求就更加明碼實價了!

平安祭,贖愆祭的脾脾,皮皮(件衫),胸胸都屬祭司;血,内臟同脂油屬神;其他百姓分享。
素祭係按燒多少牛羊定,燒完一齊擘餅送肉送燒酒。
燔祭除左篤屎用作肥田料,冇得分最白做,贖罪祭就分到件皮都唔錯。
當然,窮人有優惠價,捉隻依家會被人告虐畜的雀仔,那么祭司又係白做了。

神將過水濕腳是為常例,是子民對神愛的回應就是供養一班服事神的利未族人。
當然,歷史上有太多像以利兩個仔,在定例之外打斧頭或中飽私囊之人,南韓,新加坡,美國都有名牧明目張胆.....神對這些行為都極其震怒,咒詛以利兩個仔不得好死!
教會比神慈愛,當然較喜歡辜息養奸啦!

所以,有時明碼實價可能比自由奉獻或者什么要獻上比十一更多才叫愛主的方式更合乎聖經。以前舊公司有位猶太精算師,他説他的會堂已將十一改作位位每年幾多,因為今日人工差距太大,不似以前個個收成差不多。二來那些拉比,平時除了食,柯,祈禱同指指點點,乜都唔洗做,憑乜賺錢多過我?(我引述乍,引述乍)早知我就唔讀精算。
也不知只是他的會堂,還是所有都改了定額收費?Anyway.

有時我想,人真係好怪,一方面貪小便宜,想免費,另一方面想有渣拿,又想表達感激,就送禮。這份矛盾對神對人都一樣。

例如我曾經幫人免費理財或報税,人家要不硬要請我食飯收禮物,就怕唔好意思就不再找我了。於是我學乖,象徵式收費,結果人人找我,唯有推説唔再接"新客",只服務"舊客"同學生,收錢亦令我同那些學生保持一種朋友平等關係,而不是一份拖捨,就好似端木凱分享一無所缺一文指出的那樣。

抱歉把所有讀者弄胡塗了,我似乎是引用聖經來護短。
我不介意被誤會,我只希望找出聖經怎么說。

於是我繼續問,如果收錢收禮是常例,為什么今日普遍信徒認為禱告與代求應該不收費,至低限度自由奉獻呢?

答案不是主耶穌救贖,令人人可以自己求,宗教改革之前,冇乜人會咁諗。
加之主耶穌雖然冇枕首之處,但同樣對送贈的代求者来者不拒,令法利賽人都眼紅笑他為飲為食。他進城是順手牽驢的
主人問門徒,"你做乜攞我隻驢?";
門徒,"主要用牠!"
Come on,你乜水呀!
食最後晚餐,跟住個頂水女子入屋,講句,"今晚打老虎"就至少十三個麻甩佬 all you can eat?
(我奇怪為什么冇人讀經對此有意見,學 Ho Ming 話齋,我覺得好匪夷所思)。

真正免費先河是保羅。
初期教會,承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在慕道者家任食任住,才是慣例。

但保羅把口就話"牛在田耕唔好封住牛口,工人賺錢係應該",但個口就要收錢,身體卻好誠實,講道,傳福音,醫病,趕鬼,乜都免費。
要明白為什么咁多同期旅行佈道者鬧爆保羅,話佢唔收錢自己揾食唔尊業,是個騙子?
最奇怪是哥林多教會居然不會像今日,質疑那些旅行佈道者,反而是質疑保羅。不是因為哥林多教會人白痴(當然,真係啦),而是進一步證明,收錢是常態,是保羅開始反傳統,又因為他的反傳統叫更多人對神感恩戴德,真心追求。當然,佢帶頭攪串個 party,我係當時傳道都憎死佢啦!

所以,收錢無論是舊約,新約都可有可無。免費不是自古以來神聖不可侵犯,不過,從以利兩個仔的遭遇,我地知道,如果收費結果是令百姓厭惡神,將求問神心意並無計禍福謹守遵行,變成一種疑似與神買平安交易時,代求者就有罪了。

而保羅明顯再多走一里路,認為叫人不花錢得著救主為主,既能造就人,又保守自己不因受禮而反被棄絕,不是更美嗎?

當然,人始終要向現實低頭,你同我都唔係保羅,又不是織帳棚(算是當年賣LV),油加租加人工加,機構唔夠大又唔收行政費咪聽關門大吉?我地都係想造就人,令人生命改變之餘,收支平衡姐!比條路行下啦!

對於這個弱弱的訴求,我認為 Micheal Sandal 那本 what money can't buy 值得一讀再讀。

如果一套服務本來就是商品化,物質化,市場化。像我替人報税,若收錢,只要合理冇人會話我,如果收費勁低,不用免費亦能祝福幫助他人。

但有些服務和人與人建立關係掛左勾,一收錢就算出於善意亦會極容易變質,將關係變成了供求。
一旦變成供求,人就有高要求,當你無法保証聖靈會必然工作,或者聖靈工作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又或者攪到乜靈乜靈都出晒收唔到科.....因為收左錢,人就唔會咁客氣,就會覺得貨不對板。

這些 Inner healing 課程(如果像 Sunny 弟兄所陳述的,那么我亦曾經上過,亦曾經受訓,當過兩次"祈手",我承認名字有點四不像,我間教會最初叫它"屬靈爭戰",個名太霸氣,改叫"主裡得勝"兩日退修營。費用全免(教會 back up, 當然羊皮始終出在羊身上啦)都覺得成效上因人而異,而且大部份人認完一整日契弟,凡事都契弟之後,都係依然故我,咸濕鬼(靈。),為食鬼,怕死鬼,貪財鬼,忙到見鬼.....通通繼續伴我同行,成效難以量化,若果又要收錢,挑戰會更大,或者呢個亦值得大家代求,學保羅,free of charge,送杯靈奶當贈飲又點話 :p

Pokemon Go 發現的驚世大陰謀

不少基督教和教育界朋友,紛紛指責 Pokemon Go 令人玩物喪志,沉迷失喪,甚至話 Pokemon Go 捉精靈如同交鬼,是撒旦的工具云云....

不經不覺,我已經玩了一個月,我發現兩個大陰謀,是那些冇玩過就盲目指責的人,以及那些玩了幾天就放棄知少少扮代表的人,永遠不能發現的陰謀。

首先,你以為 Pokemon Go 是為了四圍捉精靈,結果捉來捉去只有老鼠,蝙蝠同那隻黄色失暈鼠,捉左唔知為乜?
咁你就錯。
個遊戲係要你尋找收服勇武精靈,訓練牠們,令牠們升呢,在各個格鬥比賽上取得勝利。

我最初儍下儍下,漫無目的去捉,及後發現一友人,背包裡精靈隻隻稀有動物,個個二千幾功力,而我最勁那隻都未夠三百,就好沮喪。

點解?點解?
現實生活都已經人比人,都經常有壓力要我得志,令我最心痛是愛得太遲,去到遊戲世界,我以為我可以安份守己,自得其樂去捉鬼,為什么還是會有機會見到其他朋友比我好,比我强,攪到我好似連個低B 遊戲亦駕馭不來,現實要汗流浹背方得糊口,遊戲中仍是要走到身水身汗;生活是個 loser,虚疑世界中也是個 loser?
這不是大陰謀是什么?
實在太可惡了。

還有更豈有此理的挫敗接腫而來。

我玩到第三個禮拜才知道要入去那些格鬥場踢館同做台主,先有經驗值同賺錢升呢買装備。

我心諗,個個館台主都千幾,二千,我得幾百,點挑機呀?但如果依家唔挑,之後那些台主因為守檑佔用更多資源,升呢更快,就越來越難取勝。情況就好似一班首先富起來的地產佬,不斷膨脹成為霸權,其他人在高樓價和貴租之下輪迴,永不超生又如誓要上車那苦况一樣。
又好似後殖民時代,日本仔發現全世界已被列强瓜分,就急急攻打朝鮮和台灣做殖民地一樣。
於是,我同太太為了"上車"同佔領"台灣"也相約了周六,周日去拍拖,邊拍邊捉邊雙靈合碧打擂台。

為什么好端端一個遊戲,會像現實世界一般絕望,又似人類歷史般殘酷呢?這不是陰謀是什么呢?

如果你認為無止境的升呢和殘酷的打檑台是遊戲商令全城沉迷 Pokemon Go 法寶就錯了。
有誰會喜歡在虚擬世界仍做 Loser,及被人比下去,而且樂此不疲地搏命追?

我繼續玩因為我在其中找到盼望和像福音般的安慰。

1. 成長進取能自控
今日,一個四歲豆丁入學,就被逼學一大堆冷知識應付面試,衰左就彷彿衰一世
長大了,老細日日追數追目標,冇所謂明天會更好,今天,唔該。
在 Pokemon 世界,有壓力要你升呢,但亦可以循序漸進。按住一千,二千,五千的努力和才能,得著更多。

2. 七十個七次寬容
今日,有些人在曾經佔領,提過倡獨就會被封殺,被道歉,被恐嚇而求助無門。被人拍過片就一世被人睇底。
有誰能像遊戲世界,無論捉鬼和格鬥失敗幾多次,都可以有無限資源重新再來,像耶穌般饒恕我七十個七次?

教會也會饒恕,饒恕政府七十個七次,對支支喳喳的信徒?如果冷處理,不再讓你擔當吃重的事奉也算為饒恕,那么,教會還是非常寬容的,她不會禁"毒"呢!

3. 公平公義
不錯,Pokemon 擂台多半被小眾高手把持,像世界遊戲規則由美帝,科研,資本所控制。
但在 Pokemon 世界,玩家可以聯合作戰,擊倒歌利亞,亦可以執死雞,霸住檑台,那怕只是廿秒,亦能賺到守擂台的奬金和經驗。

原來人不怕實力懸殊,不憎人富貴厭人貧,如果社會始終給他們上遊和翻身的機會(係機會,唔係應許,已經足夠)

在Pokemon裡,牛仔和肥熊可以公平格鬥,獅子必食糖如小蟲,在這裡受傷害的都可以復活和得醫治,這是什么精靈世界?
這根本就是以賽亞書中的天父世界,新天新地啊!

君不見某些國家,縱然不好,但相較之下,生活安定一點,弱肉強食的壓力輕一點,寬容異見者多一點,上流機會多一點,就連什么火速掘起如上帝的經濟强國子民,也紛紛要移民和送子女去求學。

或者....如果....教會在這幾方面做好一點,就能令人响往甚至"沉迷"了。

我不是要鼓勵信徒玩手機遊戲,其實Pokemon Go 像以賽亞書第七章形容,就像個冒煙的火頭,過不多時就會熄滅或被取代,不管教會是擔心人會沉迷,還是想借它吸引人返church,都不見得會成功。

反而學箴言卅一章講,給一班廢青玩手遊,讓一群 losers 沉默在虚擬世界,讓他暫時忘記世上種種失意和絕望。

對一班愛主的信徒,我在想,迷上玩手遊是否會令人忘記神,離開正道,忘記身邊要關懷的人,還是像申命記所講,人將神的話刻在心裡,在家中或城裡,玩手機還是工作,都可以談論,認識和經驗神的信實和慈愛,同樣可以成長呢?

説如亞古珥(箴言卅章)所言,"我比眾人更蠢笨,這個問題太多變數,我唔識答"

Monday, August 8, 2016

牧養我的羊(3) 教會裡的飼料文化

信徒要見多識廣,要令"愛心在各樣知識和見識上多而又多...."似乎亦是個人人認同,阿媽係女人的道理。

實際卻不然。

因為當大牧人耶穌要領羊羊走出羊圈(牛奶公司),去野地食草的時候,擋在羊門攔阻羊外出的可能就是教會。
可能還會振振有詞地説,
"主是羊門,守護住我們,什么牛鬼蛇神,精靈寵物都入唔到去,做羊羊既當然係有入冇出。這樣的教會就平安,當中的僕人就是盡忠了。"

你或許嫌我錯誤引用耶穌的比喻,ok,就用一個不在聖經,但聽過許多講員引用的比喻吧!

FBI是如何驗偽鈔?
不是硏究五花百門的偽鈔,
仍是搏命硏究真鈔的各種特徵,
這樣一看到什么鈔,就知龍與鳳。
所以,
我地唔洗花時間學各家學説,異端同世間什么文化,當然,唔係話果尐冇用(好既講員會咁樣戴頭盔),但我地最最最緊要係讀好聖經,就能明白神心意,一路成長,多結果子,有力傳福音.....

不少教會喜歡用這萬能比喻:
1. 對異端,異教唔洗多深入了解,了解真理就能分辨出來
2. 什么潮流文化,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教育學,其實讀神學果陣都係教果尐野,但在教會裡就強調真理,其他都係世上小學,要小心怕怕
3. 一切企圖或已經出去外面食野草既小羊係偷食,攪肚痛後果自負。

總而言之教會内有兩套揮之不去的食飼料文化:
1.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經高。
2. 世界好危險,要返入教會。

所以一個好牧人的忠心不在於在野地遇上凶惡為羊捨命,而是在牛奶公司入面,為了羊群的健康著想,當起化學老師,盡心竭力去 breaking good 泡制高純度阿媽係女人的飼料,令羊快尐出奶,並生養眾多,遍滿全地。

問題是:
這套用上敵我矛盾來追求純全真理的飼料文化,是否真的有助信徒成長,令人更追求真理?
它是令人在生活中實踐信仰?還是變得脱節,阿Q,離地呢?

但這類"好牧人" 對時代衝擊的擔憂又的確有其道理,究竟食野草同飼料之間,有沒有一條危險但平安的成長路呢?

Saturday, August 6, 2016

牧養我的羊(3) 根深蒂固的飼料文化

信徒要見多識廣,要令"愛心在各樣知識和見識上多而又多...."似乎亦是個人人認同,阿媽係女人的道理。

實際卻不然。

因為當大牧人耶穌要領羊羊走出羊圈(牛奶公司),去野地食草的時候,教會會擋在羊門,攔阻羊外出,還振振有詞地説,主是羊門,守護住我們,什么牛鬼蛇神,精靈寵物都入唔到來,做羊羊既當然係有入冇出。這樣的教會就平安,當中的僕人就是盡忠了。

你或許嫌我錯誤引用耶穌的比喻,ok,就用一個不在聖經,但聽過許多講員引用的比喻吧!

FBI是如何驗偽鈔?
不是硏究五花百門的偽鈔,
仍是搏命硏究真鈔的各種特徵,
這樣一看到什么鈔,就知龍與鳳。
所以,
我地唔洗花時間學各家學説,異端同世間什么文化,當然,唔係話果尐冇用(好既講員會咁樣戴頭盔),但我地最最最緊要係讀好聖經,就能明白神心意,一路成長,多結果子,有力傳福音.....

你一定聽過這比喻,不但面對其他宗教,異端管用,面對潮流文化,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尤其對一切希望偷食外面野草攪肚痛的羊羊都大派用場。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經高。

於是牛奶公司為了羊群的健康著想,盡心竭力去泡制高純度阿媽係女人的飼料,食草會被視為偷食。假如偷食羊懂得韜光養晦,教會還可以冷處理之,唔識趣地 bilibala之羊,就被視作攪事,一味追求頭腦知識,世間小學,甚至是隻狼。

問題是:
1. 這套追求純全的真偽分辨論及實踐出來的飼料文化,是否真的有助信徒成長?

2. 假如你只不過是雜課店收銀員,搏命硏究真鈔大概足夠,否則你唔知偽鈔點做,唔知工場在那,發行網絡,班大少拆家,有幾多流入市場等,你如何止住罪惡,當你沒收無辜或無知市民血汗偽鈔時,如何能有理有據,令人心悦誠服?

3. 世上只有真和偽,是非對錯,將聖經和除之以外的一切放在對立面上?

4. 聖經寫在二三千年前,水乳交融在過去不同歷史文化處境之中,將這一切加工提煉成十來廿個原則(飼料),當原則離地之後,本身的營養價值會否減低呢?

5. 在今日一個多元社會,種種人與人,社會因果關係錯綜複雜,生活又如此多姿多采....除非走進人群和社會,對之深入認識和體會,否則那些提煉過的原則又怎能貼地呢?

6. 即使貼地,當中仍無法排除雜訊,或者說豐富的創意釋經和引用。
例如,信徒點投票,點參選,對一政權作如是觀,點算誠實使用電腦,低頭玩手機遊戲,追女仔.....聖經都冇講,當時根本冇,點講?

(上述情況,未必發生在所有教會,但如有雷同,實屬不幸。)

為什么保羅話愛心(愛主 + 彼此相愛 + 愛眾人)要在各樣知識和見識上多而又多呢?知識不是只會叫人自高自大嗎?見識不會令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嗎?

我想原因至少有兩個:

1. 當信徒抱著一套敵我矛盾思維走入世界,追求所謂的完全,可能最終只會製造敵人和矛盾。
例如,反同,聖經話反同我就什么都反同,連一切撐的企業和組織我都要反。問題是:當全世界大多數都撐,你反得幾多?還不是虎頭蛇尾,攻擊星巴克但容忍一切銀行(因為他們是建堂金主)?這樣做會令幾多人更親近主又能令愛心彰顯呢?
更極端但正在各地發生中還有支持政黨,例如支持 Donald Trump,理由係因為佢反同,卻不知某些人上了台累壞外交同經濟,會苦害多少人,間接製造多少仇恨。
不少教會和信徒唔係無知,而係覺得世界係虚空,我甘願放下這一切,甚至換來一身罵名,卻保衛了主的道,太值得了,太榮耀了!

2. 相反,人如果接觸這個世界:
真理告訴我們該怎樣做人
知識告訴我們該怎樣做事,世界各事物是如何運作和發展的前因後果
但見識令我們發現人生百態,各種喜怒哀樂,社會種種荒謬,政權的興衰和善惡.....
當野草充充足足地累積和沉澱,當人漸漸成長,會唔會在明辨是非對錯之上更自然咁(不全是死谷)

1. 對人多一點接納,體諒同憐憫,怨氣較易一笑置之;
2. 對事多一點洞察,因為那份信心是有知識和理由做根基(唔係乜都唔理,神會攪惦);
3. 對政權出錯之破壞力有了解,會令你早些臭出背後的味道,什么該商量,什么該寸步不讓,唔會一味强調政教分離,但又盲目順服還以為是遵行神;

愛心在各樣知識和見識上多而又多....

食太多飼料會執迷
食得草多又終遇虎
今日做堅.牧者真難呀!
做隻懂食自己和聆聽主聲的小羊也不容易呢?
學謝君豪果套舞台劇 My Fairlady 一句對白,
"難都試下啦!"
"難都試下啦!"

下次分享我個人的一點心得,唔係又被人話我有破壞,冇建設。

Wednesday, August 3, 2016

牧養我的羊(2) 路上野草吃不得?

食自己其中一個重點是聆聽,聽到主人主耶穌的聲音,無論你在牧場,還是牛奶公司,其實成長依然是同枱食飯,各自修行,慢慢才找到志同道合,肯繼續成長的羊伴未必在你的小組/團契,要付出失望,才有機會尋到。

問題是什么才是主耶穌的聲音呢?
標準答案有三個:
1. 聖經
2. 聖靈
3. 禱告中神的回應或别的引証

在這裡無意逐一介紹和解釋,暫且假設這三個都是絕對正確,可行而且羊羊做得到。問題在於食飼料和野草有什么分别呢?那一樣更令羊聆聽主聲和成長呢?

我認為食野草至少包括三方面:
一,多閲讀聖經以外的書籍(唔好誤會,聖經 is a must);
二,擴闊視野,上網接觸不同講道,立場,時事.....
三,在生活及社會歷練中多思考,看看什么和信仰共融,相衝,可行,有疑問,(聖經)令人無法接受....問如何及爲什么......

你可能話,這怎能算聆聽主聲呢?
坊間咁多聲浪,道聽途說,誤入迷途,鑽牛角尖又如何呢?

這正是放牧和食飼料的分別:
放牧的草地上,可能有毒菇,可能有懸崖,有獅子,狼群,也許會經過死陰的幽谷.....對比牛奶公司的飼料,有營養(牧)師提煉過,雖然令你兩歲之後就無法長大,但保証食你唔死,所有"阿媽係女人"的大原則,又在一個除了難以舒展之外,零風險的羊棚中。

我無意全盤否定"阿媽係女人"的飼料以及牛奶公司式的牧養。

問題是:
1. 主期望我們的愛心在各樣知識和見識上多而又多,結滿仁義果子
2. 信仰(心)是要經過試煉才會比仍會朽壞的金子更堅定和成熟

所以成長就是敢於放牧,敢於耳聽八方,眼觀六路,那怕肚痛同受傷。成長本來就要經歷跌跌碰碰,甚至經過反叛和管教才鍛練出來。

即使導師/團長/組長不濟或不咬絃,如果你相信大牧人耶穌連一隻迷羊也尋找到底,又會為羊捨命,再大的歷練又豈能限制住祂對你的牧養呢?

Tuesday, August 2, 2016

牧養我的羊(1) 你在牧場嗎?

如果教會是一個屬天的牧場,主人愛他的羊群,就會有牧人放牧,領羊群到青草地,溪水旁,讓羊群自由地在那裡食自己喜歡的 all you can eat,隨各羊情況自然成長。

如果教會是間牛奶公司,要令其乳業王國在羊數和乳產量如強國般做強做大,那么她只會配給指定飼料,逼羊群塞在四道牆的飼羊室内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搏命食同揸奶,催谷成長,羊群成了整個企業生産的一粒鏍絲,最好唔會有自己立場和想法,只要合一同奉上所有奶水給企業去飼養更多羊群....

你教會是個牧場還是牛奶公司呢?那個偏向更大呢?兩者有什么優劣呢?
如果更似一間牛奶公司,如何靜靜地起革命,學會食自己呢?

Tuesday, July 26, 2016

願你吸引我 我便 pokermon go 跟隨

Pokermon Go 牽起全球熱潮,我在寵物精靈空降加拿大兩個小時就改行當訓練師。
街上散步,公園裡也多了像我這樣的稀客。小時侯在泳池,見到人游游下水忽然停下,你知道佢去P,依家商場,火車站,走走下我和路人甲乙丙會不約而同,同心合意停下,我地都知道係去P,會相視點頭微笑,繼續沿途捉鬼。想不到香港仲癲,廢青宅男出動,重奪各個被大媽佔領的廣場,蜂湧去搭叮叮車.....

Pokermon Go 不是我第一個愛上(癮)的手機遊戲: Draw Something, Tample Run, Candy Crash, Clash of Clans 都曾經或仍然令我愛不釋手。

我有興趣了解什么手遊成功及它們吸引之處在那,什么令人沉迷呢?
(當然什么令那些硏發公司賺錢是金融佬要做的分析之一)。

看過一份硏究指,在一個下載容易的手機世界,門檻低,競爭大,一手遊令人堅持半年就已經算成功,做到有18個月高峯期的,最已經算霸主,能為公司賺好多好多。

這類公司一開始是收費下載,隨著越來越多人玩手遊但又唔想比錢,經營模式大多改為免費下載賣彈出廣告,後來又進化為冇煩人廣告,但透過增值/加速服務賺百分一到千分一高消費玩家的錢來。相信Pokermon Go會引領手遊進入第四波革新,用gps同商户玩家的互動賺"無形"廣告費。

Pokermon Go的成功是否能令"母體"任天堂及谷歌勁賺18個月以上還是未知數,但什么手遊成功及它們吸引之處在那,什么令人沉迷,學界就已經找到一些定律。

是色彩繽紛奪目嗎?
是内容緊張刺激嗎?
是故事峰迴路轉嗎?

這一切當然也重要,但你我不難發現今日的手遊,對比PS2/3/4,當年的超任,甚至Wii,都是相形見絀的膚淺和單調,重重覆覆,又唔洗用腦,奇妙在於,這正正是它最成功之處。
原来人是不怕膚淺和單調,重重覆覆,同冇腦,只要你不斷提供:一個能大慨掌握到的成功,以及一套可量化的成長時間表(不斷升呢中),這份成功所帶來穩定的滿足感。那么人就會堅持某事,甚至超過18個月亦不言放棄。
邊間手遊公司做到就得天下。(當然這又是個知易行難的挑戰)

說到這裡,其實我們可以套用這些發現來反思信仰:
什么信仰活動被人質疑重覆,無聊卻又最多人能養成習慣?
為什么講台來來去去翻炒某一百段經文?
為什么有穩定靈修讀經這么難,不就是讀嗎?
為什么除了一小撮信徒,由bb成長兩年就永遠不長大?
為什么信仰在教會四面牆事奉超花時間但許多人樂此不疲,但要容入生活永遠是摸不著邊?

與其説某某是因魔鬼在背後攪鬼,不如了解一下背後人心靈真正需要及如果填補某些弱弱的缺漏空間,給予什一點成長進程,增加信徒對信仰的 strictness,又不致太反智,就已經功德無量了!

Pokerman Go 比過去我所愛的手遊健康,至少我會肯行下郁下,去hiking有多點毅力行多陣。只要我同時小心睇路,帶備尿袋,同每月比多廿蚊加大 data usages....比我每月付了卅蚊又冇去做 gym強呢?
能堅持幾耐?要視乎呢個 game 有幾低B去留住我和我一家了。

Wednesday, July 20, 2016

從以西結書還看今朝

早前在網上聽張sir 張祥志先生在<<誰為暴力判死刑>>講座,深有同感和慨嘆。張sir話,"我唔係黄絲,亦唔係藍絲,係耶(穌),謹遵聖經教導。"
雖然他對今日香港的公民抗命和勇武未有一最後結論,但他提出的聖經原則,對今天的信徒依然有寶貴的提醒。

在Q&A環節,張sir 慨嘆今日教會偏離了真理,亦認為教會撕裂係好,令教會有由下至上的信仰反思,重尋當走的路。

可是,在教會裡(包括加拿大)主流還是認為信徒該順服和合一,鬧爆同批評只會帶來撕裂和傷害,没有一點建設性。相反,在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的社會,更該把握機會,傳揚福音,甚至一路一帶以及中港同胞移民,也是神心意,怎能在這因恩典同大使命之中,内耗同結黨呢? 這豈不是法利賽人,撒旦的行為嗎?

究竟信徒今日該聽那一方,教會有什么該堅持,有什么該跪低,認錯,聆聽和順服那信徒弟兄中最小,最蛋散的一個呢?

正好 Chan Hon Ming 在信仰百川分享以西結書第九章,一段神透過先知以西結,講述第一聖殿長老遭屠殺的嚴厲宣判。文中問了不少值得延伸思考的問題,令我最扎心(好似滴露咁拿住拿住)有兩個:

1. 當時讀者點理解(why 長老先被殺?)
2. 今日教會領袖重新圍讀這經文,有該有什么反思呢?

以下是我對這兩個問題的一點體會與狂想曲。

當時
當時猶大國正被鄰近軍政强國如技安般霸凌,連耶路撒冷也經歷了第一次淪陷,先知以西結正是在那次淪陷被擄到强國某拘留中心。

在國破家亡的邊緣,君王,長老,謀士,兵將,百姓都有一番救國大計。在這云云計仔之中,最主要方略有三個:
1. 走為上著
走去埃及,以及尋求國際(埃及)協助。在耶利米書,我們看到兵將和百姓在亡國和傀儡特首被行剌後,他們選擇了這條路。

2. 憑信心,依靠神。
因爲神好似叮噹,每次大雄有難或者闖禍,叮噹都會用法寶施拯救。
同樣,神可以從亞伯拉罕一人興起一國度,可以保守曠野四十年,可以佔領迦南,可以在危難興起士師打走技安,非利士,亞蘭,亞述這中東三小龍咪又係唔夠我地鬥,仲因禍得福,如今北國臣民因此併入大衛家(希西家年間,北國亡後)。
今次都唔例外,最緊要準時守禮拜,奉上活祭,又使神家有糧,香火頂盛,叮噹有豆沙包,就會打救我們這一家。

對這樣的第一代讀者,像以西結,耶利米之流,到處宣揚神唔係黎打救你,係黎打X你,stupid!
可以想像,有幾多人會聽得入耳。
這宣告不但殘忍,而且違返了一建立了數百年,行之有效的叮噹神學,叮噹唔救大雄,仲幫技安打死大雄,有乜可能?
"你係邊個? 神幾時離開我同你講話?
你有乜聖經理據?","迦南地,自古以來就係上帝應許地,一點也不能少。你唔表態就已經唔愛國,仲講呢尐?!"

3. 求神問卜
這正是以西結書第八第九章陳述的那幅圖畫。
我們今日不拜偶像,或許會不明白當日求神問卜的真意。

拜偶像可能跟一眾弱雞小國外交同盟有關,聯合摩押,亞捫,以東....等等。
"你既神係我既神,我既神又係你既神,大家自己人,同仇敵愾,Amen?"
" Amen! "
六神合體,好抽,更勁抽。

又或者,時代進步了,神想我們求肉緊地齊心的呼求阿爸父,向東方呼喚;在牆上畫番石榴同基路伯唔夠,畫多尐;七十個長老拿著香爐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呼求;用誠心打動叮噹,坐時光機返來,神既榮耀永遠唔會離開大衛家同佢所愛既百姓。

一班領袖,正在努力救災,以西結,耶利米之流居然潑冷水,還説這個信仰群體已經偏離神,被神放棄,不要再呼求,不要守節,反而參加社關,攪什么社會福音,關懷弱勢?

特别對一班已經被擄的百姓,他們最期望就是神丙瓜巴比倫兼兩年内回歸,所以耶利米叫他們為那城求平安,仲話要等七十年(即係咒佢地死),這怎能是賜平安的意念呢?
以西結住在他們中間,就更肯定是一根眼中釘,竟説四分三人將死光,榮耀將離開以色列,神是不離不棄的,又冇讀聖經架?
所以神(我合理地懷疑是透過他們)要塞住先知的口,綁住佢,塞佢食牛屎燒餅。因為以西結的言論實在太傷害所有以色列同胞的感情了,應該拍片道歉。

今日
今日華人教會又會否受以西結時代的叮噹神學所影響呢?

馬禮遜一人翻譯聖經;戴德生一人創
立内地會;洋務運動,義和團,革命,軍閥割據,日本仔侵華,國共内戰,共產黨上台,文革,89.64.....you name it,教會由幾丁人變到一億,由宣教士來華到自治自養自傳,越多打壓就越多增長,你話神有冇離開過我地?

以前中國咁差,冇飯食,冇衫著,要我地寄錢同著十幾件衫過關返鄉下接濟親友,呢尐日子你見過未?所以依家你話中國人權差?我告訴你,改善左好多啦(温飽=人權+自由?)

香港教會過去卅年出錢出力,偷運聖經上内地,在内地暗中傳教,你看多成功? 政府時鬆時緊,捉下放下,依家有乜咁驚? 你鬧有乜用,鬧出來,人家(政權)想隻眼開隻眼閉也不行了,所以抗議政府既係錯,民主民生都唔及傳福音救靈魂那么重要,反而積極同政府改善關係,令福音之門常開才對,這可不是與虎謀皮呀! 過去卅年神都祝福,你還說什么呢?

一帶一路 宣教之路?
冇錯,近年中國折十字架,又收緊言論自由同加強對宗教管制,但我們仍有天地線跟領導溝通呀,情況依然比以前好呀!
更何况現在有一帶一路,這豈不是福音重返耶路撒冷,打通十四十之窗,中國作為最後一棒的明證嗎?

作為金融佬,中國一帶一路有助舒緩過剩產能,又能令GDP,  but not GNP持續增長,但要立什么中國模式,抗衡歐美簡直係發夢。當年宣教士隨著歐洲列强入中國,傷痕到今日都存留,列強來華,引入科技,教育,醫療不少進步,尚且如此。中國偷工减料,造假,過度消耗,私相受授,為當地邪惡政權維隱的這套模式會有什么好呢? 教會要繼續與虎謀皮地一帶一路,宣教之路?這跟在殿頂跳下,拜魔鬼去换取福音之門即時打開有分別嗎?

退一萬步講,就算一帶一路打後百年造福全球,隋煬帝當年運河亦先有血流成河才有後來的成果。如此急功近利,教會要是真的上通天庭,向上帝,向習大大也該求減速啦!
不過叮噹神學是不知進退,只會向前衝。
看來今日香港教會的境况,倒過來又會助我們明白當年猶大人的困惱,為什么長老會拜日,祭别神(外交)。了為什么永遠以爲有叮噹,無所不用其極,不見得為主,只是為了得到静宜(福音?增長?做強做大?)

等到何時?
直到那一代人死光,都冇人聽以西結的話,連他自己也慨嘆,"人視他為歌手,聽完就算,什么也改變不了。"

但歷史告訴我們,以西結被稱為猶太教之父,他食屎餅,玩磚攻城,玩頭髮這些滿有街頭行為藝術色彩的講道,被人視為瘋子戲,卻吸引了一班在集中營成長,可能喜歡惡作劇,惡攪的廢青。就是那班廢青,在極權者倒台以後,那些叮噹神學的上一代死光以後,復興以色列,重建聖殿和聖民的新一代。

神曉喻以西結,"假如以色列人真心悔改回轉,就將重建殿的藍圖給他們,我的榮耀亦會重回耶路撒冷。"

Friday, July 15, 2016

如果是80年代(1) Love me once again

我到92年移民後才開始聽流行曲,一個新結識的哥哥介紹我聽陳慧嫻,一聽就愛上了。後來喜歡黎瑞恩,我想也是受她影響。

Love me once again 是陳慧嫻眾經典之中我最入肉的一首。洋蔥頭林振强填詞。歌詞似講故仔,講述一個女仔去舞會,巧遇前度帶住新歡出現眼前,那份酸溜溜的失落,勾起過去甜蜜回憶,又慨嘆此情不再的傷感。非常簡潔的歌詞,卻不知道出多少少女(甚至少男)的心聲。

90年代,一班朋友會唱K,未有K之前的日子,都是舞會和party中渡過快樂時光(我父母亦在這個社交場合結識)。既然係 mutual friend 既聚會,碰上前度就不是偶遇,而是明知故"返",等天光等晨早,可能希望遇上真命天子,更可能希望見返那個"他"。人就是這么怪這么可惡,即使傷心多一次,回味那份温馨浪漫的歲月,豈不更顯得其甜如蜜么?此情此刻,隨著柔情音樂,在如幻如夢之中,想像二人共舞,仍是會露出一絲幸福的微笑。

這份矛盾的心境,遇上其他男士走來問一句,"may i?" 又怎會心動呢?
"我是來等天光,等晨早,等你來到"。

https://youtu.be/7qeVYZsGLLw

Friday, July 8, 2016

買樓迷思(7) 有感而發,發完再發的人與教會

讀過馬斯特《做個精明地主-教會擴堂發展策略的再思》講座筆記,
其中一點提到:
http://faith100.org/《做個精明地主-教會擴堂發展策略的再思》講座/32444

教會因受到傳統心態影響,華人教會有很強烈置業的欲望,認為有屬於自己的地方才算安定,才能有好的發展。

我完全同意,除了第一小句。

我認為華人教會置業,不是受傳統心態影響,而是"被感染"。
這種感染正迅速向全球各國各族各方各地擴散。正如千百年來,人類對黃金的戀慕一樣。

感染是怎樣煉成的

讀歷史你會奇怪,為什么每個地方有不同的語言,文化,風俗,宗教, 文明,雖然有許多已經没落了,被同化了,但至少,在全球化的廿一世紀以先,在考古學對各地遺址和文獻的考究中,各族各方都有各自的獨特性,唯獨黃金,能令古今中外所有人著迷,大家都愛,又是大家買賣交易所通行的中介物。你可以信耶和華,我可以拜巴力,又或者,你信耶穌係神,我信穆罕默德係大先知,無所謂,to Gold (not to God) we can trust and we trade. Others?  自己友先。

黃金是一樣不能吃,不能幫助生產,無任何實用的東西,什么令它叫全人類都着迷呢?

在人類大歷史(Sapien) 一書, 提到上述現象,作者的分析就是"被感染"。

假如黄金開始只在甲地有價值,在乙地卻賤如爛鎳( 古代稱謂魔鬼金屬,或者假銅)。只要甲乙兩地開始通商貿易,甲地商人發現黄金在乙地一文不值,就會瘋狂收購,直到價格跟甲地睇齊才會收手,但那時乙地人民經過這樣的横財洗禮,就會搶住掘出和追買更多黃金,將價格炒得更高。又由於黄金不像鬱金香般會朽壞,可以分割成小粒交易,易於物流攜帶,短期產量又較其他農作物稳定,它就會成爲甲乙兩地的交易單位(勝於以物亦物)。於是,這為它帶來了本來無一用的一種需求,而這需求促進了交易,交易頻繁又反過來刺激黄金價格和需求,能以歷久不衰,即使泡沫爆破亦比耶穌同神龍厲害,可無限復活。

這樣周而復此,人對黄金的着迷就不斷被感染和感染更多人,比福音早了不知多少年,傳到地極,又令人人都深信。

昨日黃金,今日房地

中國人其實没有產權觀念,也許除了宋代及分裂時代之外,自古以來都是 winner take all 的家天下,天子及其政權/門弟親族擁有一切,就是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即使去到近代,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掌權頭卅年,乜都收歸國有,就算有什么置業傳統,也早已蕩然無存(老共最叻去除,去除一切意識形態,呢樣係十三億同胞都不必懷疑的)。

所以,中國人炒樓,不是因為傳統(因為從來沒有什么傳統),而是被感染。被什么人感染呢?
對了,係香港人(香港可能感染自英國佬同日本仔,sorry, 我未有深究)。

在六七十年代,隨著房屋分拆出售,銀行可以分期付款,大逃港大量新移民湧入。港英政府改善民生及華人精英份子地位之後,樓價才不斷升,香港人才被此一交投活動感染。

67, 73, 83, 97, 03, 08 回左唔小,每次都升凸,隨著近年超低利息及各國量寬,房產勢頭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正是香港人感染了整個神洲大地的黎民百姓,繼而神洲大地進化成强國,由自由行開始反過來炒起港澳房價,又進而感染全球,美國,加拿大,澳洲(差左個德國, 註一)。或多或少亦被香港人養出那個地產霸權。(註二)

這種感染用不著幾十年才養成。
你只要一年兩年見佢冇停咁升,就能養成一種堅實信念(註三),就像道成了肉身一般我們住在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和真理。即使冇樓,買唔起樓的人,其實也被感染(你睇今日廢青有喪多怨氣就知),不同只是,有樓的人有永生,冇的人,窮已經定了,因為他們冇樓。

教會都係人,都被感染

教會是由人建立的,正確點是由一群被感染的信徒建立的,所以,將置業視為恩典和真理的基石有什么值得出奇呢?教會不但被感染,也努力感染其他教會和信徒。

當教會甲成功建堂,會分享見証,走出去,同其他牧師教會分享成功經驗,感染他們也努力收更多奉獻,建更多堂會,你話你有信心? 魔鬼也信,冇堂址的也信,卻活在業主加租的不安恐懼中。我卻可以將建堂的行為擺出來,去顯明我的信心。

朋友,不要自欺,信心没有行為是死的,冇樓更是生不如死的!

為什么近幾年教會接二連三筹旗建堂有咁大爭議?

我認為不是因為被感染,而是因為教會解讀這種感染之風所提出的教導存在基本的邏輯謬誤。

無法解毒的解讀

我唔同你講什么土地正義(你會話關政府事,教會無力云云)。

我個人市儈,淨講買賣交易。

假如有條友,得4-5%首期 (say 9000萬),希望換間 say 追加廿億既豪宅,而佢(同班親友)未來收入要倍增或者有一倍以上親友肯夾比佢,先可以負擔起每月供款。
佢話自己好愛主,又話對神好有信心,相信不斷求,不斷情詞迫切咁飲白咖啡求親友求老細加人工,求銀行用班親友既收入做抵押,及迫班親友簽紙畫押(唔夾就正契弟)就會上到車唔會干媽爹搭錯車。理由係因為佢認為係可行,係神既心意云云。

按聖經, 理財101教導,及銀行的underwriters, 會點睇呢條友?

今日既教會,會將之定性為一種貪財的病態。
話佢妄求,愛世界,不愛神,不自量力.....

但假如呢條友,唔係一個人, 而係"法人" 即 legal entity, 一間教會呢?
同樣的條件和限制,教會會定性為一份使命,將它聖化,視為神必應許的未得之地,要有信心,信徒要指住堂的金子起誓,奉獻薄荷,茴香的十分一再加十分九,谷高教會基金同收入,完成這 mission impossible.

用兩樣的法碼和升斗去量度没有根本分别的感染。(註四)
我想就是叫人生厭,亦叫人因教會對神生厭的主要原因。
你有米,你一炮比五成,你起到點,冇人會嬲嬲豬,最多係"葡萄"你,話你土豪。但你自己打腫塊面充胖就話自己岩,而且屬神,又逼人認同和夾錢,但人家有錢同錢揾錢就係貪財,咁同共產黨要用港人既錢在港起大白象,仲話係為香港,係對你班介民施恩,有乜分别呢?

特别在今日,正苦特衰,本地和外來,貧與富,老一輩與新世代,民主自由人權法治與極權荒謬,上流機會縮少的社會中....

信徒在教會,有人有樓大魚大肉,有人卻缺乏翻身困難,教會如此建堂,難免瓜田李下,被人認為没有記念主,乃是吃喝自己的罪。

更重要係,當教會咁教導時(我買就神聖, 你買就病態), 你唔會期望佢教到你點治死真正的貪財,亦無法冀望佢明白你同指引你在這個人人被感染的當下如何安身立命,如何看待自己與别人,這信仰如何承載生命?

當教會連理財101都可以不理,買住先,你只要肯動小小腦根,亦唔會覺得佢教你果種所謂聖經錢財觀係可行於今天。於是,信徒平時"講一套,做另一套" 同時 "乜都雙重標準" 就是必然結果,被人笑耶X 亦是自取其辱了。

小結
我唔係無的放矢,我是個金融佬,誇張尐講: 金融就是我血液的一部份,每時每刻都在温故知新ing, 計算ing和分析ing(我自問依然唔夠努力果隻).
參加過許多教會講座,查經,看書,並努力實踐,但那些教導沒多少令我滿意而又切實可行。
可能我太蠢太懶啦!

對住被感染了卻自以為神聖的教會,我是存著温情同敬意去分享我所關注的(雖然你可能覺得我一味鬧爆)。

今次講被感染,下次再分享那些失敗經驗,以及教會對治死貪財的方法,以及為何令我失望的一些原因。

註一
德國係少數國家,政府透過立法,成功限制樓價和租金的升幅。
這違反自由市場的作用,是福是禍,唔知道,但至少令居民同投資者不被外國勢力感染,又人人有屋住。

註二
我重申,我是嘗試探究此現象的根源,不是要蓋棺定論,更不是要話今日香港如此田地係山水有相逢,係有咁耐風流...抵死有餘,我不是這樣想的,請不要誤會

註三
身邊所有要置業的朋友,係所有,都只用了少於兩年的時間,被感染,由愛理不理,"有得住就得啦,最緊要愛主"進化到"感謝主,我買到"或"感謝主,又升左,早知就買......"

註四
個人和機構借錢係有唔同,風險和壓力測試亦不一樣,但從冇咁大個頭又想載大頂帽這角度,兩者分别卻不大。

Wednesday, June 22, 2016

如果活水是可口可樂

剛過去的周日,崇拜信息是活水,"人若到我這裡來,就永遠不渴。"

在今天社會,這樣的宣告一定死得。君不見可口可樂廣告,"人若到我這裡來,就能解渴。不過,會令你不停咁飲可樂,欲罷不能。"


難道永遠再不渴?

我心諗,如果活水除了一次解渴,永遠不渴,本身味道如何呢?
會否像我們中國的苦茶,就算能醫百病,藥到病除,飲既時候都苦過哋哋,你唔會想飲多次。

你可能會反駁,話我不能以耶穌的活水類比作汽水或苦茶(sorry, 我呢個人讀聖經比較搗蛋),可是,在聖經另一處, 阿馬太話,"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也就是說,聖經教導人,有不必再渴似有神仙肚時候,亦有必需飢渴似乞兒既時候。咁究竟幾時同對住乜野要神仙肚,對住乜要餓狗搶屎呢?

在沒有自來水的古代,乾燥靠地下水的中東,由井裡打水是一件必需但又費時失事的粗重勞動。所以它除了代表身體基本需要,也是生活奔波勞碌的追求飲食,渴想衣裳的一個象徵意義。於是,渴了活水不再渴,就即係人有了主,耶穌,就滿足,不用再拼命追求物質,為冇飲食憂慮,為冇衣裳發愁。

可是我會奇怪,為什么今日教會出了一怪現象,我們對井水就繼續渴求。對住聖靈的奶水,胃口反而不多,真係做到人若喝了,就永遠不"喝"的忘我境界,卻又能自我感覺良好,這是為什么呢?


真真永遠再不渴

話說當年果個井旁撒瑪利亞婦人,飲左活水之後幾年的某個深夜,又來到井旁打水,遇到一個人拍佢膊頭。
婦,"耶穌.....對唔住,我又來偷水飲,我唔想架,我真係唔渴架!"
某,"小姐,唔洗驚,我唔係耶穌,請問,可唔可以分尐俾我飲?"
婦,"飲水唔好架,要飲就飲活水。"
某,"那你為什么深夜出來打水?"
婦,"先生,我看出你係個牧師。你地話,事奉該在教會内還是教會内?"
某,"我老老豆豆的話你知,真正事奉要為神,唔係為自己或為人。如果你知我有幾把炮,你就早求我,我就將椰青俾你。"
婦,"主耶穌給我們活水同靈奶,你唔通比佢仲巴閉?"
某,"人飲了活水,仍然要不斷飲奶,仍然渴想飲俗水,好似你咁,打水要偷偷摸摸,但食左椰青,今世來世也不用這么煩打水,煩揸奶,又充滿罪疚。"
婦,"咁你快尐比椰青我。"
某,"好好記住以下食用椰青既正確心法:
1. 相信幸福音,一切由神安排,咁飲幾多水都唔會feel guilty.
2. 相信愛主就得,靈奶只係頭腦知識,多飲無益。飲得少先可以保持謙卑
3. 相信合一,而你唔係完全,又唔係全知,當教會同社會有問題,你就要包容,慢慢的學會不說,慢慢的學會不動怒,咁你就永遠也不渴,不至於因為自命飢渴慕義而動了義怒,得罪神,因為口渴就代表你認為活水冇料到。

你若充充足足有呢幾樣,就能不致閒懶不結椰青了。

那婦人聽了,歡喜若狂的抛下水瓶,對城裡半夢半醒的信徒傳那幸福音, "看哪!某人對我什么也不知,就能把一切歸納為神安排,愛主同合一就得,我地以後都唔洗後奶水同義口渴,也不用為喝多了井水而憂愁。快去,快去看"
城裡的人去了,就相信,"現在我地唔係道聽途說,係有親身經歷才信了。"

由於信徒個個食椰青,食左又看似滿有能力,人們開始稱基督徒作椰青(或椰能 = 看似滿有能力的椰青),就是從那時開始。

活水叫人永遠不渴,但靈奶卻叫人飢渴慕義,兩樣都看似其甜如蜜,卻又苦不堪言,然而食了椰青,就一勞永逸,你會點㨂呢?

Saturday, June 18, 2016

買樓思迷(6) 從多倫多房價問聖經有關土地的反思

自08金融海嘯之後,温哥華和多倫多房價不斷上升,一個產油國面對油價大跌亦一樣懶理,繼續照升可也。

坊間及一些經紀朋友告之,因為彼岸有個經濟强國,有米土豪富二代學生哥,不用借什么,趁著加紙大跌,就算升左都係平,所以將什么也炒起了。

我想最近又多了一班香港人,賣掉香港那間蚊型屋,"回流"加拿大買大屋,參與炒屋行列。
身邊朋友就有六七位,當年話理想同異象都在香港,要走出"安逸"的生活,去闖一番.....現在, 也帶著一家大細再度移民,像從前 89後,97前我們父母,又或者五六七十年代走難落港的祖父母那般,為要逃避那個消滅中華文化,西方邪惡極權主義的共產政權重尋安逸之家。
(唉!我們五代香港人都係走佬命。)

面對房價瘋狂上升,基督徒有什么與人不同的生命呢?

好遺憾,除了宗教術語之外,沒有 :(

信徒面對土地升值
近來,教會和團契, 小組都離不開房地產這個話題,許多從前話討厭講錢的朋友,現在見面,就同我呢個金融佬分享樓價,每個都同我講有條茂利用幾多幾多買左佢條街鄰居間屋,依家經紀話佢間屋值幾多幾多,如果升到幾多幾多佢就賣,換間大尐,又問我賣唔賣.....
講聖經又唔見人人咁滔滔不絕,喜上眉頭,唉!

分享到買賣,更是恩典太美麗,感恩永不止息。
(加拿大市場,一間屋放盤, 係有幾十人搶,所以賣家開say 60萬,夠膽死成交80幾萬。)
Bid 到,基督徒會感恩bid到
唔洗 bid up (there must be reasons)。
Bid 唔到,oh, 証明唔係神心意(你唔夠人癲或踏水之嘛), 又感恩。

無論買房賣房有房冇房,乜都係神既心意同安排,信徒在其中,又乜都算為尋求這份心意。

所以有道是,"耶和華既心意在信徒手裡,如隴溝既水,隨意流轉。"這金句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
(照這邏輯,土豪,富二代,强國就最有感恩的本錢,萬國萬企業都要食强國飯,砸强國的鍋。神既心意超明顯。)

教會面對土地供應
所返的教會旁邊,有一片森林和一塊空地,這陣子也被發展商用來起新屋。

教會呢,在世上篤信力行三件事:
一,傳講四定律
二,信結婚:叫人人守結婚(戀愛)十誡
三,信房産:建堂,擴堂再建堂。

今云有兩個新盤,即係即將有幾百對"婚人"有著"房產"來增加教會傳四律的機會,自然奮興若狂,懇切祈禱,熱切期待。

不要誤會,我不是反對領人歸主,作主門徒,我只想問,我們實踐出來,跟那些老麥, Starbucks 的市場規劃,追求增長有什么分别呢?人家賣包,賣咖啡,我們"出賣"的是耶穌?販賣幸福音?推銷一份你買屋賣屋有屋冇屋都能自圓其說的感恩思維同見証分享模式?

究竟聖經如何說土地,說置業,説家庭,說作主門徒的呢?

為什么去到新天新地,以西結書同啟示錄,都仲講太公分羊肉,講分地呢?可見土地在聖經來講十分重要。但為什么重要呢?

有關教會與土地
為什么耶穌冇結婚,冇建堂,卻聲稱自己三日建立起來? 今日我們在建立什么?
為什么所羅門拆晒所有山邱上既祭壇,單建一座聖殿。地方太少,交通很不方便耶!
為什么神容許以色列人侵略迦南,卻不准他們滋擾以東,亞捫,摩押? 各有地界,如果以色列地屬以色列,那么巴勒斯坦人也該有他們的地,同樣是神應許(當然我不是說他們是以東,亞捫, 摩押人),。同樣教會努力經營神的賜與,是本份,但一味擴張,看似理所當然,但我好懷疑這是絕對的真理。

有關人與土地
就算我們認為土地屬於我地,話"呢度係香港", "呢度係以色列, 係神量給我的", 但聖經又話,我們在世是寄居(作為幾代的移民者,走難者也許能點滴在心頭),對於身邊( i mean 多倫多)日增的强國和中東"難民",我幾時該視他們為寄居者, 看顧之,幾時視之為蝗蟲,仇敵呢?(這兩種看待,聖經都有。)
為什么拿伯咁低B, 有個土豪王亞哈出天價買佢塊地,佢唔賣唔搬呢?面對遷拆或領土主權問題,究竟神點睇呢?教會似乎毫關心這些。
為什么亞伯拉罕要用天價買赫人塊死埋死人呢?
為什么耶利米在戰亂中仍願做傻仔,用工價買宗親塊地。
為什么有禧年,五十年一條好地,誓要齊齊換番祖宗塊地呢?

猶太人為什么甘願放棄一切,返回巴勒斯坦復國(以巴衝突誰是誰非係另一個問題), 本身就是一份見証,委身和犧牲,將片沙漠建立成全球最先進科技尖端的國家。
對比我們,自命比那班選民更聖潔蒙愛的族類,為了什么移民?為了什么選擇買賣產業,近名校?好價想賺多尐? 追上車?
若我們只係人云亦云(雖然移民及買賣都冇錯)憑什么見証主,憑什么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仲講到在求神心意,蒙神祝福?

這一大堆問題,仍未解決,Bilibala 仍在人云亦云過程中尋找答案,會繼續分享已找到的答案和正在反思的問題。

Tuesday, May 31, 2016

唔理好人定壞人,事奉自己定事奉神?

你會否經常(甚至每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 我努力讀書究竟是爲了自己還是為了愛我的父母呢?
2. 我努力工作究竟是爲了自己還是為了對我有期望的上司呢?
3. 我努力做家務究竟是爲了自己還是為了我所愛的太太呢?

為自己還是為父母,上司,配偶,是可以並存,而不是對立,亦未必有衝。
在今天社會,你覺得為自己多於為他人,可能更加合理和人性化。
所以,當有學童為了父母想其做醫生,讀書讀到幾乎瘋癲,你會指責那些父母謂怪獸家長,而不是鬧個小朋友不孝。
所以,當奧運會某強國運動員得奬,永遠第一段話感謝國家栽培,你會覺得佢背稿,言不由衷。

當你問某件事你為誰而做,總是多層面,至少雙向性,而不是單一純全,因為我們是人,活著有不同角色,許多訴求和目標,什么人可以單一,純全的為唯一一位,要忘我忘别的呢? 我想連主耶穌釘十架,也不可以,因為他這行為,是既為成全神,也為救贖人,你甚至可以話,他也是為了自己能完全"學會"順服(這是希伯來書講的).

世上只有四種人,心思純全忘我地為了唯一一個:
1. 成佛之人,究竟有冇人能做到,我不知道
2. 大政治家:在歷史上經常出現,例如689, 習大大,胡爺爺,老江,小平同志......這些偉人在未大權在握之前,都是韜光養晦,深藏不露
3. 變態佬: 什么殺人狂,專家指出他們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同理心近乎零,所以當他們找到某目標,就能變態地不理别的實踐出來。
4. 被某些强權壓迫,不斷自我審查,悔過,檢討,否定自己的人仕,像剛去世的楊絳先生,以及五十年前活在一場文革災難下的民眾。

有趣是:在教會圈子裡,牧者,導師,組長會熬有介事的不斷提醒,勸導信徒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問自己,"究竟你今日事奉是為神,還是為自己? "
(或者像同心圓黎明式關公勝利的那一問,"就算是我們覺得在事奉中有很好的感覺和很享受,我們也要很儆醒我們這些感覺,究竟是要來滿足自己還是神呢?"
深思熟慮過後,那自然是他原意中的原意,這篇文章正是要針對這個提問,一個教會經常要我們問的問題,有多么荒謬和無補於事。)

我們既不是要出世成佛,不是要做野心家,變態佬,為什么要不斷追求全心零私心的為主呢?
還是我們認為所信的神是方丈,是老毛,是689, 唯有不斷頌讚擦鞋,不斷數臭自己,比領導更無能,才得以活命么?

你父母,上司,配偶也許也不會這樣要求你唯獨愛他,不許有自己,何况我們在天上的父,那位願為犧牲的主呢?

容許我扮好人,教會酷愛如此一問,分辨神vs己,或者更細緻地去問,"心情底落,走到無力背後是否因為事奉動機錯誤呢?"是有它的善意提醒,尤其對在"幕前", 人前事奉的信徒。

當你是一位上台的表演者(敬拜團隊),力求盡善盡美是基本要求罷!問題係,盡善盡美更多是取決於群眾,能否透過表演者去經歷和遇見神。表演者的努力令群眾歡呼,要呐喊,要頌揚,那究竟是充著神還是表演者呢?
表演者努力又是為了贏得群眾還是贏得群眾到神面前呢?
掉轉問,表演無法贏得群眾,某程度上,等於無法贏得群眾到神面前,那是否能用"盡左力咪得lor" 打完場呢?又假如,表演者不努力,令一小撮"壞人"嬲嬲豬,在神面前又該作何檢討呢?是什么令其不在狀態呢? 如果係懶,是否該包容呢?如果係情緒問題,又係咪大晒呢?
我冇絕對答案,因為每次都可以不一樣,也沒有太多客觀性量化,於是乜都睇你係乜野心態。
當這一大串問題都係睇心態,你話一班教牧怎能放心?這就令到教會上上下下,不停問這問題的原因,又不停企圖及期望事奉者開開心心,歡天喜地的事奉神背後的原因,因為你唔show 情緒,佢感覺上才對得住神嘛!"感謝主,今次個show無論preform成點,我地個個都經歷神。大家話係咪?Amen? Yes, Amen!!"

那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似乎問又死(勁庸人自擾,問完亦未解決),唔問又死(真係唯獨自high咪死)?

容許我弱弱的一問,我們幾時會有需要問:

1. 我努力讀書究竟是爲了自己還是為了愛我的父母呢?
2. 我努力工作究竟是爲了自己還是為了對我有期望的上司呢?
3. 我努力做家務究竟是爲了自己還是為了我所愛的太太呢?

不是每日問,也不是每事問,乃是每當有不同意見,有衝突和張力的時候。要處理這些衝突和張力就透過彼此溝通和了解,先看看有沒有雙贏的方法,有沒有一人讓一步的地方。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有階級,偏好,誤解等障礙,但鑑察人心又愛我們的天父呢?

難道你爲自己就不能為神嗎?
難道你爲自己就不能放膽祈求嗎?
難道當你爲自己真的帶傷害性,又或者令你離開神,你就不能透過聖經明白分歧的所在嗎?
難道當你對聖經不求甚解,神不會因為愛你的緣故管教你嗎?
你相信自己能問自己一個無答案的問題就能令你全心待主?還是相信正常關係,有conflict 就溝通,溝通就是祈禱和明白聖經。
你到底信邊套更可行呢?

或者,有時溝通也不能即時解決問題,無法成為人前事奉者即時喜樂的良藥,但我相信,人越問只會越傷心,相信溝通至少,至少,你慢慢會明白事奉本來係輕省,神冇我地咁方丈,咁專制,咁難服事,咁喜怒無常,有乜唔同咪溝通lor.

Tuesday, May 24, 2016

大數據下的人生追求

最近留意到三件新聞:
1. 中國有位叫魏則西的青年患病,用百度搜尋到一武警醫院,花了廿萬治療,最後發現其療法根本無效,反令病程惡化,最後死左
2. 信仰百川轉載了一篇google auto 文章,利用大數據找出最多人搜索有關基督教的關鍵句語,以及從中有什么信仰意義。
3. 我公司對外宣佈未來要追上時代,更多向金融科技(fintech), 互聯網金融發展及投放資源。(跟手又要員工,包括我,上什么計講座,training, 改什么什么分析報告.....)

身處一個大數據年代,什么東西都可以即時找到答案。
牧師在台上也文也武,你可以即時 wiki 佢有冇亂講。
生活上有什么困難,問問fb大神,google大神,或者連這個都懶,上youtube 睇片,就"無所不知".

以前,一個人只要有資料就發達,經典例子係當年羅富齊家族比所有人早幾個鐘知道滑鐵盧戰勝的結果,就發到豬頭咁,依家臉書,twitter分分鐘快過cnn,連祖國偉大既防火牆都未必趕得上微訊的傳播速度呢!

今日真正問題是,資料(data) 一大堆即使正確,如何去蕪存菁,從中除掉雜訊(noise)而找到有用資訊(information),又從其中做出準確的判斷和行動呢?

這些資訊,除了加添我們每日食花生的胃口之外,似乎令我們比以前既人更加無所適從,更混亂,而找到成功的路,求得智慧的法門卻依然像約伯記28章所言,何其難尋。

如果再繼續問到底,什么是智慧呢? 人生又應該搜尋什么目標呢?
信耶教既人話要凡事跟從耶穌,究竟什么叫跟從耶穌呢?
我係個金融佬,有錢唔賺,或冇能力賺,或賺得比某某少算不算跟從耶穌呢?
我在教會埋頭苦幹,做呢樣事奉又做果樣事奉,又狂 hard sell 福音,常常"感謝主", 算不算跟從耶穌呢?
每逢唱詩歌仔都high 爆,流晒馬尿又如何?
唔好笑,九成人分享"見証"都係講呢尐。

最大問題係: 現在沒有十架這酷刑,要背十架跟從主,這條路已經變成任你搬龍門,人人分享的雜訊多到這個世界也容不下了? 十架路在今天還跡可尋嗎?
Google 又能否找到答案同時幫我切實地實踐出來呢?

感恩是:
眾裡尋祂千"百度",默然回首,你發現某宗教卻在香火頂盛處,花掉你的時間,金錢,精力,你因此找到一份罪疚感,透過它找到了一份原諒,安慰,同存在感,令你再次心安理得地過活(無論怎樣過活), 這不是十分足夠了嗎?

十字架的路找到了是要死的,繼續用"百度"找宗教治療,唔洗死不是更值得渴求嗎?

Tuesday, May 3, 2016

不能戒奶之秘密

你會奇怪,為什么教會老是推介"阿媽係女人"的成長書和打鐵趁熱的功用書?為什么教會會像端木皚所說"不能食糧而吃奶"呢?

以下是我過去廿年的觀察和觀點:

大環境
1. 在香港田鴨式教育下長大,讀書就是硬記死背,應付完各個考試,然後畢業,就放下書包,這個人生重擔.
一個忍受了廿年讀書苦楚與逼迫的人,絕對是吃得苦中苦的人上人,但叫佢 enjoy 讀書就怪.
不怪,只有怪人才見怪不怪.

2. 中國人出名實用主義,講求效率,又要即學即會,現炒現賣.
閱讀一些冷知識,速乘法,短短的散文還可以,又長又臭就可免則免,除非係城中熱話,八卦,陰謀論,禁書禁刊就另計.
(所以我們華人最適應今天的網絡文化. 大國掘起更加走在最前,連一般詞彙都嫌太長,乜都縮成兩個字攪惦).

3. 要滿足度穩定,一睇就明,容易吸收,快靚正,有時間都睇動新聞,動漫啦!鬼同你閱讀喎?

自以為讀
按這大環境而論,信徒閱讀率,可能已經比"外面"平均高好多.
至少每周主日讀下經,一年一次在教會一擔沙糖一擔屎下讀了四分一至半本靈修書.
按十個信徒一個組長的比例下,組長又會讀多一點添.

人是一群愛比較的動物,當你比身邊人多讀了一點有營養的書籍,就不覺得自己不濟了.

當你明明覺得閱讀慘過擔泥,但為左神,你摺開本書讀上一兩頁,忍受沉悶的煎熬,就感到好委身,屬靈左,生命改變左(謙卑的你當然唔會承認自己屬靈. 你只是感到屬靈左,生命改變左,就夠了!)
永遠咁樣同人比,又同自己的過去比,就冇得輸,自以為有好好的喂養,並為此感恩不斷.

機會
從教會立場看(不代表我認同),要鼓勵一班唔喜歡閱讀佔多數的信徒閱讀,你會點?
記住: 果班友仔可能只有胃口食一本,你一年只有一次機會.

教會正常地會有以下考量:

1. 俾好味卡樂B你食,卜卜趣,當然正,但冇營養

2. 俾牛扒你鋸,未必人人食得落,有人要生,有人要全熟,有多汁,有少汁,有人冇牙,有人冇刀叉用,總之好難服事.

3. 俾奶,俾 formula 就皆大歡喜.
當教會假設你只有胃口食一樣野,當然俾奶,0 歲到 百二歲都入到口,你冇牙,你冇叉用,凍飲,熱飲都得,我致少質你食,質大你先嘛!

限制
另一方面,教會/團契揀讀物,有以下限制:
1. 人人都能包括到在計劃之中
2. 要人人有份不落空,推介的書本一定要:
a. 人人都會明白,唔用腦都明 (easy enough) 你只要花點時間將你生命經歷自然地,合理地或胡亂地牽扯到有神的介入,就任務完成
b. 能預計到人人會有得著(take home-able)
c. 合乎教會信念.

在合乎教會信念一點上,是非常重要. 不能讓信徒受傷害,反過來懷疑信仰.
又由於要函括天上地下一切所有的信徒,要保障連最baby 的信徒吃了書卷後會快高長大(做多多事工),而且唔會致癌,唔會出疹,甚至唔會俗親.....
ie. 嘔奶就得,"令人噴飯的"這種毒物就 no no 啦!俾你放入拉記已經仁至義盡.

可以點唉?
經過一輪精挑細選,能夠推介的,除了阿媽係女人同工具書,還能夠有什么?你講?
(其實不止閱讀,上述邏輯思維可以在講道,團契,詩歌,事奉,教會的一切中體現)

因為地球太危險,返明亮晨量才最安全.

因為吃肉吃糧即使有益,但吃奶仍是最穩陣!
牛奶,羊奶,馬奶都唔夠好,最好由教會自制的靈人奶,對 BB更有益. 幾時要,就揸乾揸淨班主日學奶媽,用盡吃奶之力做一份私房靈奶(我都有份做過幾本,仲未計自我審查,改來改去its crazy and its not worthy). 資源有限,或冇時間,買街外奶粉最經濟實惠.

教會就是一個廣大的育嬰場,為兩歲以下屬靈 bb而設,奶多人不怪.
要達到這育嬰要求的讀物,對大部份已成長(出了牙仔)的信徒而言,自自然然成了"阿媽係女人",什么都了無新意啦!

信徒是否老是想吃奶是一回事,基於教會(以為)一年只有一次機會,以及在選書上的自我限制,教會只會喂奶而不會喂糧.

感召
其實教會不是不知道這種"偏心"對(認真)信主兩年以上的人是一份煎熬,亦會限制了這群信徒的成長(甚至令其流失). 但為什么教會仍然"執迷不悔"呢?

因為教會與其因材施教,總喜歡用道德感召(所謂神的方法)去解決教內(教外)的不公和不均問題:

1. 要合一,要包容. 所以一教會/團契/小組,一齊睇一本書.

(乜書?當然上述那種.)

2. 做大既遷就下做細,明白的遷就不明的. 睇下耶穌!放下九十九隻羊去找一迷羊.
(這當然是錯解經文,但教會永遠是這樣想)

3. 你乜都明晒?點解覺悶?點解唔肯謙卑?你自以為豐富,實際上是貧窮....

(喂!你十年都教我 + - * / 同背九因歌,我悶好正常,我想升班你就話我驕傲,乜道理呀?)

4. 如果你同神關係好,點會唔想讀想追求?

(我阿媽同我關係夠好啦!佢好愛我,但唔代表佢煮乜我都有胃口嘛!依家叫我幾大都用奶樽飲奶奶喎!即使我照食,你都唔洗逼我次次讚好味好享受嘔奶同俾你掃風?神唔係東方不敗/習大大,你都唔好做689好唔好?
再者,我真想追求,就不會甘於重覆同獨孤一味飲奶)

5. 識得食自己既人永遠都識得揾食架啦!
貪方便可以上進深主日學(揀個勁尐,肯教深尐,落地尐既老師),去圖書館借書,勤力尐可上網,聽出面講,睇信仰百川(i mean 時代論壇,唔係果尐一味識鬧教會同轉貼教內醜聞既網站,科科),仲有去出面買書自己煲.....

教會可以因為上述的種種道德感召,合理同反智地忽略較成熟信徒的牧養嗎?

6. 對於領袖(肯做,而唔係少少頭腦知識就也文也武果班)教會點會忽略呢?對他們這一群,教會會重點培訓.
培訓內容就是在他們超忙的事工之上,感召他們再上一個課程,再讀多本阿媽係女人,兼讀多本工具書裝備自己.
"每日半個鐘,一周兩個鐘,咁都唔可以俾神?"
"大佬! 係好鬼多個鐘之上,再加幾個鐘啊!你唔識計數點同神交帳啊!"

忙到爆連睇漫畫都冇乜精神,邊有力又睇多兩本咁悶又學過晒既書呀!衰鬼!

TVB個B
今日 CCTVB 不斷唱紅同制垃圾既電視節目,流失了不了觀眾,CCTVB 為什么不思進取?
幾年前播套天與地,有人話係神劇,有人唔知佢講乜,為什么觀眾對其評分會好壞參半?

當呢個世界,始終有百多萬放工唔想再用腦既觀眾支持. 你革新會吸引更多新人? 減少人離開?還是令更多鐵一般的支持者隨流失去呢?

我諗這是今日教會同樣面對的困惑,沒有推倒重來的狠心狠手,一切教會新思維,都只係換湯不換藥,只會加重一班事奉人的重擔.

Tuesday, April 26, 2016

讀書好無奈讀書唔夠正

教會每年都推出靈修/讀經/讀某某屬靈書計劃,為什么往往推動的人多,真正讀的人只有一半,而最後完成的人有一兩成已經是神蹟,多半走到四分一就"隨流失去".
平時自發閱讀的信徒就更少,一年之中,能讀到一兩本書已經很了不起.

像胡志偉牧師在國際閱讀日(4/23)分享一文,信徒閱讀的好處不是很多嗎?為什么信徒閱讀率和閱讀胃口會如此偏低,教會推動又往往未如理想呢?

推動方法
推動閱讀,教會總喜歡用三種方法:
1. 成長: 閱讀對你生命有多好,多益處(像胡牧文中所言,本人完全同意)
2. 工具: 你要在某某事工稱職,就要讀它,裝備好. ie 做組長讀小組書,帶查經讀教查經的書等等
3. 見証: 針對成長(#1) 找人分享生命改變; 針對工具(#2) 找人分享事工如何看到神大能.

趣味
我不否定閱讀對生命和事奉的幫助,但幫助,需要,同我鐘唔鐘意讀+會唔會自發越狂咁讀係兩回事.

好比品嘗食物,不斷告訴我某食物多么有營養,多么健康,又找個有病的人如何因此變大隻佬,不會令食物變得更好味,令人唾憐三尺,食到Q太郎有公仔麵咁,幾多都唔夠.

要人愛上閱讀,重點係有沒有趣味和引人入勝的可讀性,而不是成長和功用.

問題在於閱讀不如美食,滿足感波動性大得多.
什么叫滿足感波動性呢?
我食四川菜,我預左辣,我去大排檔,預左污糟,食麥記預左唔健康,澳牛預左快快的吃,慢慢地動怒.
但一本書(非小說  non fiction)即使如何精采,滿足感落差亦可以很大. 讀到某個位唔明或者好悶或者忽然好忙,少一份堅持,就幾個月後才會繼續打開它了.

取捨
在教會這大家庭裡,有太多比閱讀能找到穩定滿足的活動了
崇拜邊個講員上台,你的期待沒有落差罷?精采的,從來都精采,沉悶的也沒有轉動的影兒,你繼續出席崇拜,就預左架啦!
無論唱詩的,領詩的,幾時企,幾時坐,幾時合眼呼求神,什么感動位,悔罪位,輕快位,同人握手叫耶穌愛你,歌詞重覆又重覆......一切從來不變,陶醉的人既繼續陶醉,碌木咁既繼續做木頭.
什么事奉,即使有突發,到最後(由於其實好小意思)都會順利完成,你總可以歡欣心裡感謝神.
但閱讀,一來有沒有讀冇人知,二來就算今天經歷到爆多"亮光",heman咁充滿力量,明天可以變成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

結果
閱讀與否,往往不會即時看出分別. 唱詩笑容不夠燦爛,冇返團契,查經冇準備,會現眼報被關心. 冇讀經,冇閱讀,冇人會察覺到分別,你天天讀兩小時,也不見得比人更成長. 更何況,如果你分享自己多么花時間閱讀,多么追求,分享太多,反而會被人善勸不要驕傲,知識只叫人自高自大.

由於求成長和功用這種實用主義作崇,閱讀本身滿足感的不穩定,加上教會其他活動的取捨,以及教會對追求神 vs 知識的兩元觀,一般信徒追求閱讀,反而不如離教者般自由灑脫,令閱讀難以久持.

通常只會閱讀為應付一個查經雞精式查參考書 back up 自身想法,或者為某事工裝備. 最多還會每一靈修一篇什么什么日誌.

功用書有如洗衣機說明書,其中不會找到趣味,而靈修書要不是不斷重覆"阿媽係女人"(耶穌愛你; 你要傳福音....),就是曲高和寡像 purpose driven life, experience God,你冇可能亦唔樂意跟,只製造罪疚感,而透過它令你感受神愛你,令你既 feel bad 又 feel good.
是否如端木凱言,"是吃奶不吃糧",我不好說.

教會不斷推這些令人發悶的功用成長書,試問怎能提高信徒的閱讀興趣和自發性呢?

Thursday, April 21, 2016

COC 老弱殘兵

在 COC中,有兩種戰爭
一是自己條村打另一條村,搜掠對方的資源;
二是己方聯盟 10,15,,20條村去同別的聯盟打仗.

如果聯盟戰整體勝出,就有一筆可觀的 war bonus,輸左就只有5分1 安撫金. 由於一班村長在這戰爭中榮辱與共,所以大家(尤其是強村)都會慷慨解囊,按各人所想所求,贈送最強既兵種,為求令己方(包括自己)勝出.

反觀"平日"單村搜掠,只會隨己意分給求救者,多數係 cheap cheap 箭手,相對起來,就老弱殘兵得多.

無他,出一個箭手幾舊水25秒,一條龍要30分鐘要幾皮,你次次問人要,人地肯比可能你都等唔切啦!

歷史上,輸出老弱殘兵的例子就多著. 除了冇著數會咁做之外,"輸出"本身可能就係著數.

要知道軍人有兩種,一種係要花米飯養住既職業軍,一種係放下田地臨時召集的"義務"軍(同樣要比飯,或比地等佢自己攪惦).
與其要花錢糧養住班弱雞,除非好有米,不然,佢地冇飯到肚就會搶,就會一個屈尾拾作反,不如調佢上戰場,死左唔洗養,好彩人多蝦人少贏左就仲開心,搶人地尐野去喂飽佢.

(從這角度重讀約書亞打耶利哥你就發現用條命攻城但唔俾搶,要燒清光對一軍人,特別係得幾日糧食而嗎哪已止降的以色列軍來說有多犧牲,你亦會看到什么叫順服同敬畏神,命仔黎架!唔係依家你好啦,幫下手做個事工咁簡單就以為 apply 左)

在這種情況下被逼上戰場的人,左右就係死,除了不斷搶之外,通常會扮勇武,因為只有勇往直前才是生路,死左冇人可憐你唯有靠自己. 但另一面係當有乜風吹草動,勢色唔對就走人,跑番屋企.

於是你又能理解為什么艾地一戰小小失利,眾人就要生要死,驚到鼻哥冇肉. 唔係冇信心,犯罪咁簡單,心態係,如果輸,就走得快好世界,大河另一邊又唔係冇得住,何必冒險喎!你一句要有信心,唔好犯罪,個故仔乜野味道都俾你蓋住左.

歷史上赤壁之戰,蒙古兩度打日本,都係用呢招. 表面上輸到七彩,實際上如果曹操唔將袁紹,劉表招安之兵用在攻擊孫劉,忽必烈如果唔用掉南宋及高麗降卒,咁多人反而會咬死自己. 呢個亦係點解項羽坑殺廿萬投降秦軍的原因,某程度亦係點解約書亞當年要種族清洗的因由,而為什么當年咁做合理,甚至可以話合神心意的解釋之一.
因為老弱殘兵,降卒,戰俘,當年係一個好難處理既問題. 你若將佢靈意化為對付罪,你永遠唔係解緊段經文,你若為神解畫,又永遠解唔通,其實只要弄清這一些古代難題,就好易明,你接唔接受係另一回事,唔好下下問點 apply, 先理洗一切好嗎?

歷史上亦有國家嘗試不斷養老弱殘兵,呢個就係宋朝,宋朝係史上最有錢,中國最尊重人權,自由貿易,思想文化科技最發達的時代,一奇怪是她開國時只廿萬軍人,北宋亡國時軍人卻過百萬,甚至二宋被擄,人迎接宋高宗返汴京時,各地勤王軍亦有百萬之多,有趣係,高宗依然一路敗走,如果冇長江,如果冇韓世忠黃天蕩頂住金兀朮,邊有南宋?
歷史考究結果係,果尐全部係老弱殘兵,一班冇地又失業,唯有扮軍人呃救濟金既"負累".
所以,高宗在臨安安定後,死都唔肯北伐,岳飛咁秋得寧願整死佢,一來老岳唔識 do, 二來佔回華北有乜用?收留班垃圾嗎?各地勤王之師?哈哈!丐兒就真.

黎緊分享多尐種族清洗 / 各自為政背後的戰略思維同心態

Thursday, April 14, 2016

CoC 看部落聯盟

在CoC世界,不管你參與戰爭與否,總會和友人一起(泊碼頭),組織一個部落聯盟. 聯盟雖然無法直接利益輸送(送金,命水,墨水同寶石),只能送一定數額的援兵,但在平日掠奪生活,仍有百般益處,成王敗寇,往往取決於這支援軍.

同仇敵x, 守望相助,家家有求是CoC的核心價值之一.
我玩左兩個月就睇通一道理,儘管每條村的實力強弱懸殊,但多一個兵就多一分力量,何況在無限資源兼"人命"賤個泥的雙重因素下,主動狂送救兵給一切友軍,亦狂問人班救兵(多多益善,冇任何偏好),久而久之,我為人人,就變成人人為我,大家一齊慷慨解囊,令人人都唔會受之有愧.

在現實侵掠戰爭中,聯盟是有的,但不會如此出現.
就算統治者視人命如草介,做兵果個冇著數點會同你搏命,殺人喎!你估玩呀?要好有膽,而且隨時被殺.
而統治者在冇著數之下,一般只有幾個情況才會聯合助戰:
1. 要求助戰一方實力比自己強多,唔幫拖反而會被佢先打"內鬼"咁鏟低;
ie 約西亞王為埃及助戰攻亞述 or 西底家唔肯助巴比倫王打埃及,結果被先滅絕
2. 唇亡齒寒的最危急關頭
ie 以色列和猶大國聯合抗亞蘭; 聖殿保衛戰,三班本土派鬼打鬼但聯合抗羅馬軍
3. 十倍兵力於敵方,估計必勝,純粹令己方彷彿更人多,達到圍城,不戰而屈人之兵,怕乜助戰喎!
ie.  耶利哥圍城戰,唔識兵法既解經話會比人知道虛實,圍城走來走去係不智. 實情古代戰爭要晒馬,等你知驚. 可以想像頭六日行左六圈,晚上有幾多人偷偷逃命,令雙方實力更懸殊,呢招高啊!(只有城中寄得利益者先會賴死唔走) or 亞蘭三十二路軍企圖踏平以色列國

按歷史,亞蘭,以色列,猶大三方其實混合了上述1,2,3法
在約沙法年代,亞蘭三十二路打過來(3),以猶共抗亞述(2),之後係亞蘭在耶戶時逼以色列同盟(1) 一起打猶大,但其目的卻是共抗亞述(2),至少要擺出夠踏馬令對方怕怕 (3),不過亞哈斯卻選擇和亞述結盟,及至希西家作王(亞述已經將亞蘭,以色列,呢兩個以賽亞形容為好快熄冒煙的火頭消滅)他卻又跟巴比倫結盟,巴比倫強大後,約西亞打後的幾個王又跟埃及結盟......
以色列永遠和周邊聯合,而猶大經常愛跟第二大國聯合,多有趣的歷史現象呢!

當然,除上述三種情況,將老弱殘兵外借歷史上就經常發生,有機會再分享.

Thursday, April 7, 2016

童年(2) 不要逼讀課程等他情願

連續出現多綜青少年自殺事件後,引起社會各界關注.
學童測驗,考試壓力大,同輩競爭大,功課勁多,放學/周末阿爸阿媽仲要逼他們補習,上一系列"興趣"班......

不少人勸家長不要逼得太緊,讓他們發展興趣,鐘意讀乜就讀乜,因為只有學童喜歡,學習才會事半功倍,他們才會開心地成長.

像我父母本來想我讀醫,結果我走去讀會計+金融. 後來信了耶穌,教會又期望我讀神學,全職做牧師,結果我還是做我的金融佬.

我認為:
1. 一個人喜歡,才會全程投入
2. 讀書為求學習,而不是求分數
3. 在學校小學六年,中學六/七年,大學又三,四年. 若能享受校園生活,至少"賺"取種種經歷和回憶,這比單單求張沙紙更有意義.

幾年前作了這首歌<<一千零一次求分>>,找友人錄了一粗糙的 demo.

能發掘出興趣,培育,以及用這興趣揾食當然最理想,但現實有幾多人做到呢?

1. 幾多人知道自己的喜好(科目上)?
2. 幾時才知道自己的喜好?我要到中三四才知自己討厭 biology.
3. 對一學科是喜好還是討厭,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對它的駕馭力,你讀唔讀得惦
4. 駕馭力當然有部份取決於你性格同喜好,但邊位老師教,教成點,你付出多少時間,父母(某某)能否幫你一把....
5. 根據#4,某程度上,喜好也是逼出來的
6. 如果我們像耶穌時代,子承父業,木匠,漁夫,人生出來,幾乎就決定了他/她一生,沒有多少選擇,就難談喜好
7. 今日就是有不同學科,才須要分喜好,善長等,但又根據#4,人要有一定駕馭力,才能定出喜好.
8. 於是產生一個矛盾位,中小學有十幾個科目,假設你只喜歡三個,但你要用好幾年(甚至十幾年)努力付出駕馭十幾個科目的時間和精力,才能發掘出喜好.
一開始談不上喜好,點算呢?一定係被逼架!
9. 更大鑊係,你喜好考高分,其他肥佬,你還是會留班(除非你喜好去到神童級),結論學習還是有太多必要的被逼

我中小學是全程被逼,在香港不用說,移民後,父母對我的強制少了,但我仍要痛苦地逼自己. Come on, 沙士比亞與我何干?點解要我讀佢而唔考三國演義(所有版本玩過,將領事蹟,數值都可以如數家珍)? 點解我覺得個故事好無聊作答果陣仲要我讚佢先有分,先升班,點解要這樣才能勉強入到大學,選讀我駕馭力較大,又不黑我憎的會計+金融學系.

10. 即使萬苦千辛找到喜好(不太討厭),揾唔揾到食係一個令你身邊每個關心你既長輩所擔心你的問題,你擔心別人對你的擔心也是種巨大壓力.
11. 喜好當然不該用金錢去價值化,但揾唔到食,對許多人來說,也難以繼續那份喜好.
我很喜歡歷史研究,但阿媽話,你讀歷史就聽食屎,結果我唯有自修. 12. 喜歡歷史,對我後來分析同理解聖經背景,金融現象,經濟原則,會計理念都大有益處. 雖然喜好不會是種浪費,但除左自己冇人會咁樣肯定( recognize )它.
13. 但話說回來,即使是讀我不討厭會計/金融,在三年多大學生活,當中仍然有我討厭的某些學科,老師,及同學..... 我仍是要逼自己努力面對.
14. 讀書為求學習,而不是求分數. 這個我到大學三年級才體會.
我中學成績太差,講不求分數查實是葡萄. 大學頭三年 ok, 到第四年多野要靠之前學到的去深造,才發覺果尐一早俾番阿蛇,才懂得用心學懂學好,留得住才是自己,不然,有高分卻忘掉,遲早因為冇料到出事.
我到大三才真正領略到.

我寫這么多想講出,to 逼 or not to 逼仔女,thats no simply solution.

我認識被逼到成材的賓仔,認識被逼到終極放棄的姐姐.
我有朋友,父母隨便佢,長大後一點不快就裸辭,一鬧交就要分手的堅廢青(上天有好生之德,佢總有散工散拖果下厲害,雖然冇乜前途 :p)
我亦有個親戚,父母生左佢除左比錢佢讀完中學,從來冇理佢,小時候是個差點入黑社會的邊青,居然大學畢業,用自己錢創業,創到在大學客籍教 emba.

而在上述這四個極端,教養光譜下,有無數平凡像我的港孩,也有無數唔咁逼佢又可以點的"怪獸"家長,真係逼又死唔逼又死,一樣米養百樣人,最後結果係乜天曉得?

或者父母要做的不是逼唔逼的抉擇,而是讓孩子在還未懂得"棄惡擇善"之先,陪佢,陪佢讀書,陪佢玩.....拖住佢手仔,令佢感受到愛,感受到溫暖,以致在逼逼氹氹中堅忍下去,直到找到愛好,能自己逼逼氹氹自己為止.

不過香港功課實在太多,為了贏在起跑線而再去喪補習,學勁多野,無止境地加壓,是否超過了極限,令其適得其反?令仔女最終變得凡事討厭,凡事被動,凡事失望,凡事放棄,唯有你話"你愛佢"既逼迫永不止息呢?

Wednesday, April 6, 2016

COC 看經濟生態圈

在COC遊戲裡面,單靠開採自家金礦(gold),命水(eli) 同墨汁 (dark)係唔夠升級用. 所以一定靠侵掠人家才有前途. 之前已分享過,呢個邏輯會令我地明白為什么以前的世代那么好戰,因為古代單靠種塊田,任汗流夾背也只能僅得糊口,有淨的要不給地主就是給政權的田稅.
所以古代每個民族都好戰.

來到今日,戰爭的利益減低了!
如中國佔了釸谷能佔領一切科技嗎?不能!因為今日的創新科技是軟實力,無法透過武力佔領.
此外,今天資本主義及全球化,就是靠一班人一齊做大個餅玩 win win. 打人就少了這個 multiple factor, 反而會令自己受損,這令過去五十年成為歷史上最和平最少戰爭的時代. 當然我們有恐怖主義,人太長命,也解決不了貧富和青少年問題.

在以前,一個餅就係一個餅,我搶多左代表你少左/冇左. 在富裕時是還可相安無事,在人口太多或飢荒/失收時你唔去搶人就會比人搶,搶即使不特別正義,也無人會覺得係個問題.

你明白呢個道理超級重要,不然,你冇辨法理解前人為何將殺人如麻之流視為民族英雄; 讀約書亞,大衛,以色列人打打殺殺,你要不是批評聖經暴力,就是牽強地為聖經辯護,說那些血淋淋的戰爭代表對付罪,而對付罪不但不代表種族清洗,而且多么合神心意,又多么分別為聖.

話說回來,古人透過戰爭去解決得一個餅的有限資源問題,在COC的場境中,由於資源是可再生,而又是取之不盡,所以,用戰爭掠奪就更肆無忌憚了. 然而,當只得一個餅變成五餅二魚可養飽無數玩家時,就會產生另一個經濟問題: 通貨膨脹. 這就解釋到為何升級雞碎,居然要花費龐大黃金,命水和墨汁之外,還要花曠長時間.

當年西班牙掠奪美洲,無數白銀流入,又或所羅門王與腓利基人合作,壟斷了歐亞非商道的經營,令銀子算不得什么的那些日子,似乎是比爭戰更"太平盛勢",事實和coc一樣,寒天飲冷水,點滴在心頭呀!

Thursday, March 31, 2016

bilibala finance 2016 三月

三月,隨市場反彈,bilibala 年虧損由二月中最低 -16% 收窄至三月尾的 -3%. 若剔除 平安保險, Tiffany ++ Co, American Express這三隻權重股的暴股,已錄得約 1% 正增長(回報主要來自對加股和油股的增持).

組合在年頭暴跌,以$計,虧損第一次超過08海嘯時的幅度. 幸而去年底重組更有效發揮現金流和對沖所帶來的抗跌力,以致在低位可以守住,而且作少量趁低吸納.
加上今次在判斷中國經濟及其對市場影響又大致準確,令組合能夠迅速復完.

未來5月會再做多一次重組,到時該可大大提高對應大跌市的承受能力.

市升左咁多,bilibala 仍對 American Express 上升空間充滿信心. 此外歐洲銀行 Barclay 及 UBS ,藥物股如 GSK, Sanofi 估值亦相當吸引.
油股反彈了不少,為組合提供不少進帳,但未明朗下,不會再增持.

Tuesday, March 29, 2016

COC 有感: 攻者一點 守者萬里

有人話玩 clash of clan 是以攻為守,因為攻可以掠奪,守得再好,也仍是被掠奪,而只能賺到冇肉食既獎杯. 所以如果有輕重緩急,最好先 upgrade 攻兵攻器,有多餘力量才 upgrade 守備.

面對別人攻擊侵掠,令我引証到一點,健全的防守最重要兩點: 一,抵受得住攻者的第一擊,二,能致命的反擊.

升上八級鎮已有兩個月,忙於攻略以致疏於防務,最近發覺連七級鎮兵也可突破我的防線,直搗黃龍. 為什么?因為對方集中一點攻我,我的守器生命值不足,幾野就死,而其他反擊器打埋對方道卻無法至之死地,給對方用補命咒回復的機會是也!

原來這跟美蘇冷戰是一個道理. 雙方瘋狂發展足以毀滅地球幾十次的核武,但同時間,雙方都將武器藏入地底深處. 也就是說,即使一方集中一點用致命一擊,死的只是人民,而非武裝,那時,對方卻可反擊,同樣傷不到武裝,只死人民(exactly COC 中戰爭對決,你將一切擺在外圍,武器放中間)

跟 COC不同的是: COC 的人命賤過泥,財物如浮雲,建築不會毀掉,所以你 war 打輸左,被掠,最本能做法是打其他人,搶到幾多得幾多,所以戰爭越多,會鼓勵你我打得更多.

現實裡,即使國家視人命如泥,但當一下子死左幾億人,佢個江山一定不保,呢個時侯,佢唯有用報仇,殺番對方幾億人,動搖對方管治去還擊. 殘忍罷?
不! 和平得很呀!
當你發現致命一擊只會引來還擊,而且會動搖管治,你當然會一動不如一靜,你唔會真打,但會不斷增加軍備,用喊打去話比對手聽,"唔好亂黎,我保証你會得不償失架!"
這就是二戰到90年冷戰,軍備競賽的由來,換來相對廿世紀上50年更和平的有趣結果.

來到投資世界,散戶要在股海中賺錢,經常希望有水晶球幫忙,低買高賣. 現實中,要每次最高位離場,最低位入市近乎冇可能,較務實做法是,有實力承受下跌,然後有實力在人人怕接下墮飛刀時吸納.
實力敢決於自信(旁人對你的信任),低/零借貸,足夠現金流,聲浪中獨立分析的能力.
這就是投資的防守武器.

Sunday, March 27, 2016

童年(1) 忘了忘不了

小時侯父母教我,世界有兩條路,要不勤力讀書,長大做醫生; 要不懶惰成性,顧住玩,顧住睇卡通片同打機,將來做丐兒.

醫生同丐兒,大家都係"衣",卻有天淵之別.
我當然唔想做丐兒啦!

能原校升讀中一,還挨車邊入讀精英班,對父母來講,是延續了他們讓我做醫生的夢想,對小時侯的我卻是惡夢的開始.

默零分
小學靠短暫記憶,父母死逼,補習,補習再補習而賺得高分的我,上到中一,除了兩個較有興趣的科目數學和中史,其他都食屎. 成績都一落千丈,中英文跌到合格邊緣,默書零蛋成了新常態.

當時, 老師總喜歡將測驗卷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的派給同學,作為一種當眾表揚和公開羞辱.
起初,我會紅都面埋,到後來已經麻木了. 這叫"分到到無求羞自無".

不過有一次當老師分派默書簿,成楝鏟在我桌前,"邊個又零蛋?唔洗審又係你啦!"

我真係好嬲,比焗腸更唔順氣,雖然我真係零蛋. 但個死肥婆憑乜將行動升級,咁樣羞辱同睇死我?

我點解零蛋?係我蠢?太懶?定乜?我當時就已有先見之明,認定係制度問題:
默書幾百字(連標點),錯一個字或一個標點扣五分,錯廿個就零蛋,我其實錯 5%都會零蛋,而唔係得反過來得95%,你話係我有問題,定佢有問題?

不似大雄可以將測驗收埋,返屋企父母要在卷上簽名,我將觀察而得制度問題講給父母聽,可謂一針見血,誰料被他倆一句KO, "又唔見其他同學食蛋!你懶就懶,仲性賴!"

將學童的 5% 錯誤放大,然後判定佢冇用,將來會做乞兒. 完全忽略其餘 95%一切做對付出和成果,再因此壓逼學童補習無間做,付出更多,還以為這叫作育英才,這就是這么多年的教育思維.

睇死我
有次為了一科學測驗力煲,誰知父母居然話,"轉死性?咁勤力?唔好俾我睇死你得三分鐘熱度!"
我被一句打沉左!
被外人睇死我會發奮,被家人睇死我就想放棄,反正我當年讀書讀到咁辛苦除了為他們的夢想,也不知為了什么.
心想,"初中比小學艱難,高中/會考又比初中辛苦, 大學課程比中學深,出來做野又比讀書更悽慘,我依家(i mean 當時)都捱到咁,將來點?"

在這個金字塔式的制度中往上爬,每爬一層就有一批人被 kick out,被 kick out 果一批無論你講乜野人生仲有機會,仲有好多出路.....你知道無論多真誠呢尐只不過係暫時安慰下你的台詞,you are loser 卻是個事實. 但即使你力保不失,繼續爬升,那份壓力,那種怕有朝被 kick out 或者風光不再的恐懼卻永遠伴我成長,那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呢?

廢中廢
以前成班同學仔,喜歡鬥高分(是同學也是對手,唉!這就是香港,咁多年都冇變). 但中一開始我變左氈屍底,成了被嘲笑的對象. 加上我打機唔叻,打波又屎,仲唔識玩任何樂器,到中學連成績也不行了,真係廢青中的廢青(註二).
我覺得自己變左人人心目中的大雄,但我左等右等,也遇不見生命中的叮噹.

勤力有時亦有回報,大雄亦有發威的一刻. 如前所述,那次科學測驗派回成績,居然考到久違了的91分,
那天中午,我見到同班高材生"賓仔"在班房門口被阿媽媽叉到喊,我(大雄)走埋去慰佢(千載難逢).

點知......

賓仔飲泣著哭訴,"我真係盡左力架,但阿媽仍然鬧我點解得98分,另外果兩分去左邊?點解咁冇用喎!"

嘴已O.

我當時把口仲安慰緊賓仔,個心已經死左.
我發現就算成績由大雄變番賓仔,總管人人期望可達到,媽媽的希望只會比天高,人又怎能勝天呢?那我努力作什么?

當年點
父母日哦夜哦,叫我要發奮圖強.
每晚,真係每晚,食飯果陣都令我背脊骨落,重複又重複他們追悔莫及的往事:
爹地考到入理工,讀機械工程,讀左一年覺得辛苦,起薪點又不及他教補習咁多,就 quit 左.....
媽咪中學畢業就要出來工作幫補家計,以致後來錯失了幾次進升機會.....

所以他們期望我唔好學似佢地,努力讀書,最終做到醫生,可以幫人又可以衣食無憂,好似阿邊個大伯,阿邊個個仔咁,你睇人地幾叻!

最近許多青少年自殺,有人話佢地嬌生慣養,不似以前人那么吃得苦.
感受往往係主觀,人生經驗又往往無法 transparent. 就算將我的零分和耶穌釘十架及非洲飢民比較,一來我唔係佢地,佢地亦唔係我,你將我同佢地比,同你以前比,咪等於你繼續否定我. 我同人比叻已經夠廢,已經係廢青,連鬥苦都廢過人,都唔夠你當年叻,又比耶穌同飢民都更冇用,更無病呻吟,ok, 你贏,你再次 KO 我,唔該死開尐!(不過呢個時侯"安慰者"通常會繼續"安慰",不打沉誓不休. 佢地說服你係出於關心,就覺得係關心架啦!)

時代唔同,總有它的獨特處境和挑戰,要比較當年,倒不如了解當前學童的處境和挑戰,再透過我們當年身在困局的掙扎,去嘗試和他們感同身受.

大家受
在成長過程中,我漸明白到,其實媽咪爹地只係想我健健康康成長,有份ookk既工作,唔洗連養頭家都唔得惦,就係咁多.

問題係,佢地覺得如果唔將標準定高尐,我就會懶尐. 如果等我慢慢培養對什么什么產生興趣,攪到佢地嘔血,我都只會對睇電視,捉棋,睇漫畫有興趣,對學校課本同背 model answers 視為受苦. 那么自由波只會科科肥佬,升唔到班,講乜都冇用,當然要逼啦!
更何況競爭咁大(唉!家陣仲大),你ok 都唔代表你會ok, 要 sure win, 咪要努力尐,要補習,學多呢樣又學多果樣.
講真,係因為驚.
唔怕一萬最怕萬一,結果個細路,佢全家,全校,以致全個社會都在這種壓力下成長.

有人話自殺因為教育制度,亦有人話太複雜,不能簡單疏理.

以前沒有幾千人,大陸人過來同你爭一百個幼稚園學位. 你唔喊,識介紹自己就收你.
以前,我成績跌左,由精英班踢左出來,默書由五分一字變番兩分一字,就得到即時解脫.
以前沒有68狗,沒有唔焗腸,沒有上大陸膠流.

當社會格局變少,但人卻不斷加多. 即係僧多粥少,人與人資源爭奪就變得激烈,加上正苦不但廢而且處處火上加油(註二)

咁既情況,父母逼仔女,老師逼學生,當然不該,但恐怕也是逼於無奈, 也是被逼. 更不該是逼左廿年,畢業又如何,還不是面對一個不該的正苦,打扮不該的牛工?!
我咁辛苦為乜?

睇下人
在你爭我奪底下,同輩就有比較,長輩也喜歡為我們樹立一個個榜樣.
總喜歡拿仔女跟別人比,什么大伯,表哥,表姐.....你睇下人地點點點(雖然我知道,我的一眾舅父舅母,也是這樣對我的表弟妹訓示,"你睇下表哥...")

父母當年特別喜歡將我和鄰家(小時父母要工作,我住在婆婆家)比我高班兩年,跟我情同姐弟的一位姐姐比較. 人家全班三名內,佢勤力,令人誤會我好懶. 有幾年時間,放學會一齊做功課,溫書,食晚飯. 佢背書既聲音,總是不斷騷擾著做完功課期望把握父母放工前的一兩小時專心睇電視的我.
不過,這位姐姐同樣日日被阿媽鬧爆,而且得閒被打鑊金(多可憐!據說因為她一言九鼎喎!)

一起溫書(我係個除左睇卡通打機,集中力好差既人,溫書會不斷遊魂同講故仔給其他人聽),有時也會抱怨說,"如果我讀書有你一半咁勁,爹地媽咪就唔會成日鬧我."
而那姐姐總會臉色一沉,咬咬嘴唇,跟我說,"如果我父母有你父母對我一半咁好,我就幸福了. 你知唔知其實你已經好幸福架!"

如前所述,話人家苦不及你當年苦,等於否定人家. 而當父母將你跟人比,又會把你比死.
可是說也奇怪,那姐姐算是個平輩罷!她比我勤力,成績比我好,可是家境比我差,同父母關係也非常惡劣. 她的話對我反而很受用. 我果然 clam down 了,覺得自己確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父母雖然經常很兇,但冇乜打我,周末亦會帶我去玩,成績達標又會買玩具給我,佢地逼我,就忍下啦(當時係咁諗.)

時光飛逝,轉眼廿幾年!
賓仔由細到大都考頭三名,中大高材生,依家係某上市公司𓄃下子公司既cfo, 間中會在某些剪彩活動見到佢站在照片的最邊邊位置.

我做唔成醫生,做左個金融佬.
三個月前,媽咪返港前我陪佢行街,講起讀書,佢仍然話,"好彩我當時我咁逼你,如果唔係...."
我唯有唯唯諾諾的點頭稱是.

至於那位鄰居姐姐....
她跟父母關係越鬧越僵,學業壓力日增,一家人都被診斷患上精神病.

媽咪好努力帶了他們一家信耶穌,情況似乎好轉了,但後來又轉差了,長期,多方面,壓力,藥物的副作用, 令姐姐變得沉默,不言,不語,不哭也不笑.....

我移民之後,某天,我還在讀中學,英文還是僅僅合格,還是每日水皮地打緊機,聽到媽咪來電,告訴我姐姐走了,跳樓,自殺了,報紙亂作新聞,媽咪當她像囡囡般,好失落,在幫忙辨身後事,在投訴報館中.....

近兩個月在臉書有人不斷些牙關於自殺的報導,及後不斷些牙正能量,再後來,話報導是會感染和模倣,而正能量是冇用,最重要係聆聽,係陪伴云云.

當一個曾經和我,叫做生活了三,四年時間的人這樣離開的時侯,我們都被感染,變得不言,不語,不哭也不笑,電話掛線之後,我還是繼續打機,之後那幾天還是繼續打機,媽咪在香港,繼續辦後事而奔波,報導亦繼續成為我們的困擾,冇人接受得了,亦冇人希望舊事重提,事件成為了兩家人之間的一個禁忌,因為一提起就會勾起一切忘了卻忘不了,一幕又一幕的愁傷同怪責,你問我係邊個既錯?點解冇人事前做尐野呢?我唔識答你.

你話我冷血也罷,直到今日,我仍然認為她很堅強地活了廿年,珍惜她讀書的機會,盡了學生的責任,因為種種原因,生無可戀,最後選擇結束,我能夠理解亦尊重.
如果係我,會更早放棄.

我不贊同自殺,我每次聽到一單又一單都會勾起那份早已忘了卻忘不了的回憶.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人話要陪伴,要聆聽,究竟什么是陪伴?什么是聆聽呢?你做到同行聆聽者嗎?

註一
運動 = 玩,打機亦 = 玩,卡通片冇益,只有做好功課又有好成績才有睇卡通,運動和打機的機會.
放學要補習,周六要上乜班乜班,試問還有什么時間?有空當然只會煲卡通,於是我變左個行行下路都會扑低又反應遲鈍的文弱廢青.

註二
以前作文沒有像"我最尊敬的68狗"這類題目;
以前畢業不用上深圳見工;
以前大學,圖書館,電視沒有政治審查,你沉默,你冷感,你既事. 依家你唔撐正苦同祖國,就冇前途; 你反對,就有人識做,會趕絕你同你一家,甚至會被失蹤

Tuesday, March 15, 2016

求真歷險記

剛讀完地心歷險記一書,是十九世紀科普小說大師凡爾納的早期作品.

十九世紀是一個崇信科學的時代,當一切現象都彷彿能以科學解釋,當大航海歲月過後,世界彷彿再無人類未到過的地極,但作者用其豐富想像力,寫出一個個經典的海底二萬里,從地球到月球,以及地心歷險, 八十日環遊世界....人類繼續探索故事.
這些故事鼓勵了世世代代小朋友的求知欲,當中不少人長大後,成為出色的科學家,天文學家,地質學家,航天科技人.....

星空之上的宇宙是怎樣呢?
見到大海,大海彼岸是什么呢?
從大堆經濟數據和金融現象,可以找到什么原則和理論嗎?
我們對真理,對認知的渴求究竟有幾大呢?我們又會為探求花上多少時間和功夫呢?

我曾經被人數番質疑,花這么多時間在世上小學上有什么用?還不如花多點時間了解神的話語和心意罷!

叫人多花時間在聖經和教會裡面,不要追求"世界"我在講壇上亦聽得太多.

1. 望見星空,最重要是讚美神創造
2. 聲到潮聲,願你不忘記感謝神
3. 遇到挫折,要知道這是神的安排(背後衰左原因反而是次要)
4. 為主植堂,就憑信心(太多巧量幹么?你點解冇信心?)
5. 擇偶當然要找愛主的
6. 面對政壇惡棍如689,要相信神有審判,政教分離,教會中立.
7. 什么叫大是大非? 你在現場嗎?你一定100%對嗎?憑乜論斷?

我覺得這種意識形態令信徒對一切事物的探求上都不感熱衷,甚至消極兼被動.

傲慢與
但另一邊廂,我們對聖經認識卻不見得因此積極和了解透切(至少我偏見地認為)

當有人真的竭力追求,人又會說他在追求"知識". 而知識只能叫人自高自大(咁即係想點? 唔洗理世上小學,但認識神都係罪過). 因為最緊要係憑信心相信神的安排,最緊要的係愛主!愛主比你做大頭仔重要.

我係一個不斷睇聖經,研究聖經既金融佬,最頂唔順那些牧師/主日學老師咁樣教班信徒.
追求知識叫驕傲,唔追求,覺得有(稱呼)主(啊!至啊!)萬事足反而是謙卑? 
是我中文差定係tree gun 臨格教會?

不恥下問,尋根究底不是謙卑表現嗎?
驕傲不正正是冇卻又目空一切嗎?
為什么要話追求者驕傲同唔夠愛心去掩飾自己的狂妄自大?

屬靈人不是該能參透萬事嗎?
如果教會是世上的真 . 鹽和真 . 光,為什么對世間事物就乜都唔望,唔聽,唔諗,唔理,唔知,唔肯定,唔郁. 只能給人一種抽象又主觀信念上的"主能夠",心靈的慰藉,傳福音.  是真正的追求主嗎?

一個對世界世情沒有半點好奇心又害怕探求的教會,難怪善良,好似好善良但卻這么離地和反智.

求主幫助我地回復煩死人既死𑃁仔的樣式,問多尐點解! 追求多一點.

在追求過程中,會遇上許多人挑戰你,令你沮喪.

你睇咁多,唔明又有乜用?(書到用時方恨少,在教會以外從冇聽過讀得少反而會明得多)
明但行唔到出來又有乜用?(唔明,用自己方式咁行,反而更合神心意?)
你以為自己係神?人冇可能知道一切. 亦冇可能全對(學海無涯,越知得多就越清楚自己的無知,又越發清楚自己與全知的距離比遙遠更遠,這個擔心才是追求的絆腳石.)

求主賜我們竭而不捨的精神,做真理的追求者,而不是消費者,當認為找不到著數,太麻煩,無法全知,就放棄,而且滿有愛心地勸人放棄.

時侯到了,人要以心靈和真理(truth)敬拜神,這樣的敬拜本身就是生命,就是流出永生的活水流河.
教會若用信心,愛心,神安排,知識是驕傲這些宗教詞語去敵擋神,又攔阻一切追求者,這只會令信徒像飲鉛水般,逐漸低B, 更新變化成一班目空一切的耶撚.

分享一首兒歌做個總結.

Friday, March 4, 2016

金融佬看 The big short 觀後感

尋晚睇 The big short 呢套戲,勾起08金融海嘯的回憶,好有感觸.
(純個人經歷分享,除故事大網外,零劇透)

故事講述一小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金融佬,在08金融海嘯前 big short 賺大錢.

如果你到現在還弄不清什么是次按,Asset back mortgage, CDS, CDO.....電影生動幽默的描述和比喻令人佩服,我無法將那些金融工具解釋得比電影更清楚明白,是 dummy 還是局中人我都認為值得一看.
The big short 簡直係一套教育電影(二級半果隻. 其中暴力,色情,粗口,貪婪包羅萬有. 不過,若這一點都會是巨大試探而令你跌倒的話,究竟係你太軟弱?還是你所信的神冇料到? 答案你懂的.)

作為一個金融佬,在全世界向好/向壞下力排眾議,獨斷專橫地做決定,並且堅持決定係好難又好辛苦. 尤其是當你要交數,當你唔能夠做得比人差太多,你會不知不覺,搭上這條可能會沉但目前仍然帶著你走往目標的爛船上.

我的公司如是,整個金融界如是,所有投資者和政府也如是. 事後諸葛亮,我們當然可以將一切簡單化,看成人無止境的貪婪,為求賺多一點點而不擇手段.
這也是我在海嘯爆發後兩三年之久,回到教會,找不到絲毫安慰,只聽到台上老生常談的指罵.

(他們真的明白發生什么事嗎?不,他們什么也不懂,但他們理直氣壯地發聲).

為什么海嘯前我聽不見那些指罵呢?為什么平時教會著緊的只是建堂擴堂和十一奉獻?這不也是求更多錢么?

海嘯後痛罵整個社會貪婪,我看不出有什么建立性,只帶來更大傷害.

心靈上,對我這個大花紅冇我份的打工仔,做成無形的自我控訴,當時我日日番工都唔知公司會倒閉,還是亞視永恆,死極都死唔去. 管理層像走馬燈般換了四次,壓力大到死去活來,教會還要久不久逼我悔過?

實際上,這種罪疚感加上大市不斷下跌的壓力,會否令信徒在那大市谷底壯士斷臂呢?果真如此,真係乜仇都冇得報!
我眼白白睇住唔少成了大閘蟹的信徒將辛辛苦苦儲蓄的血汗錢蝕掉還換馬去一些較"穩陣"的投資組合.

某,"唔玩! "
我,"你轉左追唔番. 揸住,個市會升番"
某,"我諗呢個係神既管教,唔想我玩股票,佢用今次去提醒我地太貪心既後果....."

當我嘗試解釋多一點分析,就會比人鬧或冷處理.

情況跟故事某一主角雷同. 海嘯前勸人真要投資就買政府債券唔好再買股票,被人怪責為何人家賺10% 而他們卻蝕了3-4%. 海嘯後,連分享自己入貨(我不敢再勸人)也會捱罵.

我公司好不了幾多,海嘯前,盡力揾生意,希望買多點AAA asset back 做保守投資. 海嘯後,盡力咁對沖,寧願唔賺都希望唔再蝕更多. 大部份公司同投資者都會聰明保守咁蠢兩次,但當你置身其中,所有人都在作出當下最明智的決定,那時侯對此提出質疑,即使多么有智慧,質疑本身就絕對是愚蠢,我在公司試過,在教會,在家中也試過,真的太傻仔.

當然,事過境遷之後,我們會把那些獨具慧眼,有膽有錢 all in 的人視作英雄高手.

金融海嘯,讓我對幾個道理有更深體會.

1. 傳道書話日光之下無新事,所重要的是人如何享受人生,以及在其中學習敬畏神.

頌聲背後,他們仿佛從未賺過百年一遇的巨款般,還是一如以往,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分析估算,享受估算成功的快感,和優化從失敗而得的數據,去更新現有的金融模型. 他們為到自己的所擁有和追求感恩.

當日蝕到血本無歸的人,也仿佛從未蝕過一分一毫的幸福快活的繼續生活. 他們為自己能謙卑,順服和學會知足感恩.

每個人都仿佛因此得到些體會,學到些人生道理.

2. 但以理書話,許多人潔淨自己,但惡人仍是惡人,無知者繼續無知,智慧人總能明白一切(12.10)

原是形容災難/審判過後的死性不改現象.

所有人還是依然故我.
賺錢,蝕錢
教會繼續向信徒要錢去營運和植堂.
直到下次金融風暴再臨.
又有一班人賺好多好多,而所有人在蝕錢後完全放棄離場,教會又再次勸人唔好貪心.
不過風雨過後,不管你是誰,還是會照老方式活下去.

3. 以西結書話在任何一個時代,就算像挪亞,約伯,但以理般的義人,充其量只能救到自己(潛台詞: 無奈地眼白白睇住身邊人一個個倒下,站在破口守望又如何?人總是聽不進耳)

4. 不要有理冇理指責人貪心,不如教曉人如何把握時機. 也就是在世人貪心時憺心,在世人憺心時勇武(貪心).

這句股神到師奶都識講既說話,到你真正可以實踐既時侯,你要先有得罪全世界,斷埋六親繼續任性的固執才好,做唔到,就乖乖做羊群中的一員,你蝕完不要緊,三四年後依然幸福快活,總比斷完六親,跟住把持不定蝕得更多,到時真係賠上生命.

5. 教會由一班普通人,一班羊群組成,它儼如一小社會,所以不能期望它在什么問題發生後會有異放羊群心理的安慰和鼓勵,我不再對此有任何期望,也不會分享作金融佬(成功定失敗,冇分別)的壓力和掙扎,看一齣 the big short 或者 margin call, 甚至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比返教會安慰大得多呢?

6. 金融界改革,聽起來非常諷刺,不是為了悔改,不是為了不再貪心,而是為了將來賺更多又蝕更少的這份"貪心",這貪心成了新的動力,將現有問題解決,修補漏洞.

更諷刺是: 這份貪心所帶來的更新改變,比教會和信徒的下巴輕輕滿口仁義道德更有效,更實際和更徹底. 唔係得把口講,唔係心態上以為變左但乜都冇變不過自我感覺良好. 說到尾,最唔想金融核爆的是金融界,if party is over, 仲賺乜?

想對這幾年金融改革了解多一點,建議讀前 Federal Reseve 主席 Ben Bernanke 的著作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薄薄的一本由講座變書深入淺出的尾尾道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如果泡沫是由貪心和過份信心所產生,谷底反彈也是貪心和信心回復所帶動.
所以教會要指責人貪心,要在泡沫之時,才算是智慧.
在谷底,要鼓勵人有信心(反正你乜都唔識).

鬧人貪心不過在人傷口灑鹽,叫人更失信心,曲線令市場插多尐. 何必呢?

Thursday, February 11, 2016

如果耶穌在場會譴責呢

讀到一則嘗試代表所有基督徒譴責旺角暴力聲明,覺得它有不足之處,故寫此文.
這是一篇純聖經學術研究,無助解決今日社會問題,也不期望改變讀者立場,甚至不在於分析誰是誰非.

1. 文中第一點指出耶穌潔淨聖殿不是暴力,將文解為暴力是種曲解. 我對作者沒進一步引用聖經支持其論點,而單單提出一個反問就當答左感到失望.
2. 假如耶穌當時身份既不是差人,又不是某某商場管理員,他推翻桌子,用繩打人,阻人做生意,你很難怪我覺得他暴力喎!
3. 如果這不是暴力,那掉水瓶,掉磚,掉垃圾桶跟耶穌在行動上有什么分別呢?為什么會有雙重標準呢?是我曲解了暴力的意思?還是時代不同了,拿起手就拋的就有不同定義?
4. 若要談耶穌動機為神,那是否動機正確就可以無限暴力呢?又或者當你認為某某動機不正確,遇到什么胡椒,警棍,開槍,也不應該掉東西,粗口更是一句也爆不得呢?
5. 聖經好像沒有譴責人講粗口,只說,"污穢言語一句不可出口,才合聖徒體統",但這句話不是用來譴責非信徒,更不是叫人合情地把講粗口者看低)

可能你覺得我即使有點道理,但太胡扯,ok, 讓我們回到聖經如何論譴責暴力,如果耶穌在場食魚蛋,除了譴責班康健的人,"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才能污穢人"之外,會如何取態

1. 一個令我唔開心的大發現,耶穌在全本聖經,居然沒有一句或一次譴責當時的本土派奮銳黨!門徒中還找到隻猶太熱狗!
沒有!連一句也沒有.
耶穌也沒有譴責過上世紀以暴力抗命的馬加比政權,連一句也沒有.
當然,我不會像某些死讀經又讀死經的人,以為聖經冇提,就等於某某是對/是錯,這證明不了耶穌支持暴力抗爭.

2. 當耶穌被拿那夜,有疑似是彼得拿刀反抗. 耶穌卻甘願被捉,慷慨就義的走上十架.
衪勸那門徒,"收刀罷!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 父給我的杯我豈可不喝" 經文又補充,話父交給的門徒,主全部都保住了.

所以,耶穌當時沒有暴力,連反抗也沒有,原因有三個: a. 上十架犧牲; b. 保住門徒,留得青山在; c. 以暴逆暴就冇得留低

雖說耶穌在這裡沒有暴力和反抗,但我們很難將它解釋為譴責及否定一切暴力和反抗.
耶穌只是指出一重點:
暴力要付出代價.

所以重點不是否定所有,反而要問: a. 是否值得; b. 是否能有效表達行動背後的大理念或真理; c. 有冇計清楚,付得起代價,又唔後悔,又不至於過份連累他人.....

3. 當你將這些提問再代入耶穌潔淨聖殿的處境,耶穌是有計劃預謀,為了重新宣告聖殿不是賺錢而是禱告父神之處,不是領袖抬高價賣祭物,攔阻人親近神和逼迫貧窮人(ie 窮寡婦)的地方. 耶穌的行動也許改變不了這個老毛病,但應該做就該去做,那怕沒結果,反而招來殺身之禍,死了,活了,升天了,仍然被我們在祂腳下指指點點,討論衪是否太暴力這問題.

4. 面對邪惡的689政權,唔係講玩架!今次旺角抗爭者是否值得,是否達到某些崇高/光復目的,有冇坐監/被打到頭破血流的心理和生理準備?我只問問(我知不同人有不同答案和看法),不再作詳細分析了.

5. 假如抗爭者的行為絕對是不智,甚至邪惡,又連累小販兼累街坊.....耶穌會譴責嗎?

我驚訝地發現路加福音13章耶穌評論加利利發生的一場暴亂,居然這樣說," 耶穌說 、你們以為這些加 利利人比眾加利利人更有罪 、所以 受這害麼? 我告訴你們 、不是的. 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 ."
(關於這事背景,請聽 howtindog. 怕粗口者慎入.)

6. What?
耶穌呀!你唔單止唔譴責暴力,食花生既人你責備,那些譴責暴民的人你也譴責?
為什么你說所有人都有罪?
這個罪是靈意上人離開神果種罪嗎?悔改是指信耶穌嗎?

按下文耶穌用比喻解釋,果子不結果就砍下來.
如果用宏觀去理解,猶太人不悔改,後來,聖殿毀了,城破人,人死的死,流散的流散.

在羅馬暴力管治和打壓下,抗爭的當然要死,食花生的死,譴責暴民的死,就連依附政權的政治和宗教領袖都死,都一同滅亡.

7. 如果你按傳統解釋,猶太人被殺,聖殿被毀是神心意,因為他們不信,又暴力地殺死耶穌.

那么,你其實同意神用暴力,人家唔信你,就可以打死佢.

8. 就算唔係死,你至少在同意神的管教是可以暴力. 因為佢係神. 這是文章的第八點.
但注意,聖經中最大的管教不是來自超然的神蹟,而是來自歷史上的政權: 埃及,迦南周邊諸國,巴比倫,羅馬,所有神的"暴力"都是透過這些政權為工具去實行,而不是從天而降.

那你是認同牠們的暴力因為這來自神,在維持穩定,有神的權柄,你用順服掌權者,是這樣嗎?

9. 你當然一方面認同傳統解釋(猶太人殺耶穌所以死),又要否定神用暴力,而且拒絕承認你支持一個暴力政權.
但如何解釋這一切呢?

請不要反問我如果耶穌,上帝在旺角會唔會點?解答我在這些經文上的難題罷!
事實上,耶穌不可能在旺角,如果他冇用暴力都攪到當時羅馬翻天覆地,按香港現在情況,冇可能俾呢條友入境,點解?唔評論個別事件係常識罷!
至於上帝? 衪可以叫條蟲咬死希律,地開口叫衰人掉下去,你認為衪需要道成肉身,在旺角中間充充滿滿的講粗口同拋磚引入獄么?當然不會. 所以在這點上我贊同文章觀點.

10. 我不是要挑戰任何普世價值,我亦不是支持暴力,我是真誠地要尋求真理.

我是這樣理解這種種矛盾的:

a. 歷世歷代有許多邪惡政權
b. 人在種種困苦中呼求與抗命
c. 神興起一些人,要不推翻政權,要不拯救其離開
d. 過程中,許多政權是不講道理,見你好蝦就變本加厲. 所以,有出埃及用災禍打擊,有在迦南興起士師反抗強大國的殘忍管治,以暴抗暴; 亦有有商有量的波斯歸回
e. 更多更多邪惡政權是倒在自身的腐敗之上,一個比牠更強的對手將牠擊倒,但過程卻是冇人想這樣發生. ie 滿清腐敗引來列強侵華,及後軍閥割據,國共內戰等亂局...::多人就這樣犧牲了
f. 這是神審判歷史巨輪,是強權惡有惡報但禍及子民的結果, 和叫一切重新開始的代價
g. 聖經記載這一切要提醒管治者這種種必然的定律,如果不愛民如子,如果不平衡疏導民生意願,遲早會車毀人亡,因為這才是神掌管大地的心意.
h. 但聖經另一方面又提醒百姓,政權傾倒不會是一日的事,可能幾代都唔會發生.
i. 那在這漫長受壓迫的歲月中,我信幹么?我追求公義幹么?這種悔改有什么意義?
j. 對,可能沒有結果,但做應該做的事,至少,天國裡這樣的人是連神也會尊重,賜他/她名份,至少,公義本身就值得了
k. 這可能就是耶穌勸人天國近了,悔改,那怕活在羅馬政權下的,那怕政權好小氣,你宣告天國就定性為反叛,你左右也是死....
l. 主耶穌就是這樣死了,祂沒有使用暴力,衪的死反而更赤裸地顯露當時政權的暴力. 衪叫人在受壓中跟從祂,在政權不視人作人的困局中,堅持一份愛,正義,而因此贖回喪失了的尊嚴和人性,
m. 也許正因如此,衪沒有譴責當時的暴民和革命者,祂未必認同,未必覺得有智慧,未必承受到後果,但祂理解,衪憐憫(正如文章末所提及).

11. 假如上述理解是正確,我利申,我係做唔到耶穌那樣大愛,亦不肯這樣不反抗咁去犧牲自己.

我做唔到好似耶穌咁"潔淨"教會,做唔到譴責果尐譴責暴民的義者,我做唔到. 亦唔想在信仰群體中被人鬧爆.

12. 我做到的是繼續鬧爆邪惡政權,玩不合作,分析牠種種不是和結果,分析分享聖經,為活在當下的人呼求. 至於對抗命者,我會保持沉默. 原因有三:

a. 照我上述理解和分析,耶穌從未譴責過這樣的人
b. 學馬迦列在使徒行傳話,"呢班人如果冇神(冇信念),遲早散,但如果係有神在背後,我地就成了敵擋者
c. 最後一點,即使完全唔認同 a & b, 我唔想我譴責抗命的短暫正義宣言,即使全對,被政權利用為民意基石,進一步讓更大暴力合理化,變得更有恃無恐.

所以我選擇沉默.

Tuesday, February 9, 2016

金融佬看 2015 和 2016 的中國

(純個人觀察及感受,寫得唔專業莫怪. 此外,此文分享信仰觀不多,什么才是公義也不多,主要從金融分析,自己主觀的所見所聞,及歷史回顧角度出發.
如果你相信"歷史"是神在大地的先知,又認為一個有信仰的人,凡事都離不開信仰,那么,你仍可當這篇文是信仰文章.)

2016年中國股票一開市就熔斷式下跌,直到今日都冇停,人人對前景都不感樂觀.

還記得2015上半年,大陸股市一片火紅,升完又升,升到你唔信,人人唱好一帶一路,話習大大唱紅打黑看來得左.

那時流行一句感動中國一億股民的話:" 睇人民日報,重要過基本因素".

連我太太及其家人都跟我講笑,"你計到頭髮都白,每年回報才1x%,人家篤一個淋巴 (stock symbol) 兩個禮拜就賺十幾個巴仙 (%).
這是否叫盲拳打死老師父?"

在歷史上,盲拳打死老師父的例子多不勝數. 能否持久和長期做到ok 風險但足夠高的回報(對!不是最高,是足夠高)才是金融佬最關注的要務和責任.

註: 金融佬不用像坊間般賺到盡,比預期好少少,足夠高,在複息增長的世界裡,和鉛水一樣,一生人拉云,就不是微不足道,而是天文數字.

想不到下半年,一切逆轉來得這么快!

股市爆破,蒸發了可以救希臘廿次的資金.
之後暴力救市,南海主權爭議無寸進,眾高官排山倒海的自殺和被自殺,天津大爆炸,深圳泥石流,北京霧霾向全國進發有如手臂的延伸......

於是各分析員又紛紛轉駄,認為中國經濟會斷涯式下跌,各天災(人禍)更凸顯體制上諸多殘缺與貪腐.
曾經震撼過世界70億人的中國模式,再次被世界70億人所質疑. 雖然習大大一再強調,中國 GDP 仍然可以在2020年翻一翻,即是平均每年6.5%增長.
但不管誰如何愛戴祖國,擁戴習主席為一代名君,gdp 翻一翻意味著有多少水份?又或者要再多幾多大白象,鬼城,起完再倒塌,又或起完即拆的工程呢?

這可能解釋到為什么689要小三跑,低鐵,港豬O大橋,還要重覆一帶一路幾十次之故.
香港可以冇 uber, 可以冇港視,可以冇埋港大,任何人也可以被蒸發,被協助調查,但阿爺要完中國夢,要5年翻一翻,香港豈能不貢獻一點.

香港人,甘心上貢嗎?
當然不甘心,但即使用光儲備去建大白象,我認為上面的阿爺和十三億同胞仍是不爽,心裡仍會想,"我已經感恩帶德對你們,稅收你們不用上繳中央,進貢幾隻大白象,你們也要造反? 要玩司法覆核,實在太不識抬舉了罷!" (合情合理與否是另一回事)

好多人問我,點睇今年個市.
又問: 2016, 能否軟著陸?

未來,我真係唔知.
但我知道中國領導人祈望借兩條救命草繼命. 第一條係互聯網科技,第二係一帶一路.

15年11月底曾回去走走.
不得不承認中國那兒的電子商貿(e-com)和創新金融業(Fin-tech)發展蓬勃,比加拿大走前一大步,難怪送禮強也大力支持光棍節.
另外,各種網上娛樂如網劇和手機遊戲也都發展蓬勃,增長驚人(點解亞洲網民咁捨得洗已成為西方企業調查/研究對象)

不過 e-com 和 fin tech 配套發展是有待改進. 中國是一個計劃經濟國家,商家又唔多理什么侵權,打假,盜用等問題,什么都講快,一步到位.

高科技,可以由老外那兒,照板煮碗的在中國攪(為何民主要等100年,高科技卻可以 jump steps 做 copy cat? anyway.) 透過國家的保護,乜人乜道德都小理的魄力,以及十三億龐大市場,在它豈有豈有難成的事呢?

但這樣子做成的破壞,會否像過去的十年基建: 什么都爆,什么都倒塌,什么都假,什么都污染....如此利少害多?

你問科技怎能帶來摧毀呢?

我在疑惑即使互聯網帶動消費,刺激內需和服務業,但假如太快太猛,一來也會出現產能過剩,浪費投資成本的惡果,正如2000年科網爆破一般,我更憺心,被它所摧毀的傳統商貿,失業率擧升反而會更快實現? (其實這一切由14年尾開始,就已經在其送禮強指數顯出疲態,就是耗電量,鐵路負運量同新增貨款三項增長指數反映了).
到時兩頭唔到岸,就死得更慘烈,仲要累街坊,全個地球村村民同佢一齊受,真係大國掘起鳥!

若按美國經驗 retail sales 整體每年平均升 4.2%,15年升1.6%,14年 2.8%,13年3.2%,放慢可能因為油價下跌,但反觀電子購物, 每年平均增長 16.8%,佔整體銷售亦由05年的2.6%升至15年7.4%. 也就是說,若剔除網購,美國 retail sales 只微增 0.6%,若再剔除通漲,其實是負增長. (資料可在ycharts 網站 - retail sales找到)
從不少美國大百貨公司收縮,業績強差人意亦可見一班.

內地網絡另一不成熟是寡頭壟斷,阿里爸爸,騰訊,百度....當然也有幾間小米,奇虎等.

家陣油價低,通漲壓力相對低,如果中國肯放手,唔再打腫塊面充土豪,可能可以避免跌得太傷.

不過中國又唔衰得,衰左點維穩呀?
對內人民喊冤就封殺,家陣留做官員都唔知幾時死
對外就一面講永不稱霸,一面話人蝦中國,所以我"反抗"就有理.

一個缺乏互信,人人自危,怕一句唔岩就"被乜乜"的社會.

在我觀察中,風平浪靜果陣大家似乎都 ookk, 人人都好地地,好良善,平安渡日又河水不犯井水,求神拜佛唔好有事又唔好多事,有晚上,有早晨,又過一日.
然而終日提心吊膽是常識罷!
認識幾個國內做官/在國企做大粒的長輩,他們在做什么決策時,掛在口邊的一句總是,"最近風聲好緊..."; "要看看上面吹什么風."
讓子彈再飛一會,當官從商跪著做也仍是忐忑不安,唉!

一有事為求自保,有些人會變得好暴戾,有些變得沒有同情心.

我在不同情況下,接觸過幾位大媽,對我客客氣氣的,忽然可以瞬間變臉,因為些小爭執,還未弄清楚就對某某好兇悍,其餘的人又會即時食花生同不分皂白的歸邊,場面壯觀,令我莫明奇妙. 事情完左,佢又可以瞬間回復"本性",對我有講有笑,令我有尐驚.

或者這也是種生存之道,中國式的人權.
可是這樣子去香港同出國,唉! 咪神憎鬼厭 lor, 可怪誰呢?
(當然不是人人如此,但十三億人,一萬個有一個,就等於有十三萬人,比 7 eleven 還多好多倍,所以你總會遇上)

我覺得好可憐,好痛心.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有什么比賺錢,賺更多錢,賺到就吃喝玩樂,來得更有意義呢?
有,心靈慰藉.
所以中國這么多人信教/練功,教堂廟宇都香火鼎盛.
不過,政府現在連合法的"地上"三自教會,和稱為人民花生的禁書也要打壓了.
唯有繼續玩手機,收看抗日神劇,無心法師等網劇自娛, 祈禱無病無災.

中國另一增長位是一帶一路.
首先,我唔會用陰謀論解毒它.

它的意念大概懸自秦漢時期已有,和西域通商的絲綢之路,一直發展到唐朝,海路交通也蓬勃起來,元朝由於建立起一橫跨歐亞既大帝國,破除一切質易壁壘,所以當朝一帶一路係史上最強(當然成功的你可以話係蒙古人,唔係漢族人)

當年西亞(中東),中亞,印度,中國是世生最強大最先進的發達國,歐洲卻是中世紀,倒退為半蠻荒的封制時代,而中國在商業上成功,主要是產品上的領先和獨特性,歸功於茶葉,絲綢,陶瓷.....一切都係外人學不了又最精巧的技術.
煉鋼,火器,航海技術也借著與亞拉伯商人的交流和蒙古鐵騎的奔馳,達到比宋朝更頂尖的地步.

值得留意是過去我地都俾馬可孛羅"騙倒",以為每個商人係由威尼斯走千里來中國,往返通商,其實不然,因為往返經年,成本高而能載的貨物又不多,冇乜人咁做.
更多人係點對點,港對港轉口. 威尼斯轉中東(或經西伯利亞去中亞),去印度,馬六耳,中國這樣子....一批商人換一批貨.
而這一切背後有大政府或大商旅支持各地貿易.

明白這一層就能對比出今天一帶一路和以前的分別:
1. 當年一帶一路的國家富強,今日果尐國家相對落後
2. 當年以技術優勢取勝,今天創科以美國,德國,以色列.....為首,而中國目前只是跟住走(抄左再唔比外人做)
3. 今日科技產品不少係虛擬,當年全部實物

所以中國在此只能在當地發展基礎建設. 一個開始時要投放好多去換取長遠專利收入的計劃. 近代成功例子係歐美在中東的石油開探. 不過6/70年代中東佬開始原油覺醒,以定油價去抗衡歐美.
但點計都賺左幾十年錢,之後亦只係錢得冇咁盡

但今次中國有冇咁正呢?
死於地緣政治,中國唔係第一次,中國投資在非洲,死左好多次.
因為合作有計傾係要你不斷有更高技術去折服對方,令對方唔反面.
冇,就 bye bye.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可以洩洪,將國內多餘產能和資金外放,總比起一座座鬼城,或將資金炒貴一切金融產品好得多. 從這角度,不失為一良善國策.

此外,中國還希望借亞投行同一帶一路另起爐灶,去抗衡歐美,重訂國際貿易遊戲規則. 我欣賞這份嘗試,亦同意歐美遊戲規則有不公平,佢玩晒玩毛病. 但是否該用一套唔專重知識產權,人權,工業安全,環保,以效益效率為首的規則去引領呢?

它是成功回到馬徹爾計劃? 還是重犯土法煉鋼,十年文革的舊路呢?
沒有科技的領先的美國,就沒有當年二戰後馬徹爾計劃的成功,也沒有取消金本位以美元為準等金融規則.

中國夢,就是中國人民站起來,超英趕美的春秋大夢,上世紀德國同日本發過這夢,失敗了,白白犧牲了勁多人的性命.

但歷史上有不少成功例子,可是她們都是跟著當日的老大哥,凡事虛心學習,吸收跟足前者,後來居上取而代之的.

西班牙學了葡萄牙一切航海技術,加上冒險一路向西才發現新大陸; 荷蘭本是西班牙屬土,學了意大利人的金融操作,加上更開放和公平營商保障,才當上海上車夫; 英國佬同荷蘭人合作,加上對知識及私有產權保障法例的訂立,才出了牛頓,瓦特這樣的科學家,發明家,帶來了工業革命; 美國承繼這一切,但在自由上走得更前,解放黑奴,開發西部,反壟斷法,專利法.....
可是,她們的成功或多或少是建立在掠奪別國資源之上.

相對而言美國比較文明,國民普遍上厭戰,亦是第一個主動免除戰敗國賠償的國家(對敗於八國聯軍的中國,二戰的德國,日本亦然).
這是因為現代文明,找到了比掠奪更有利益以自肥的方法 - 為全球定下一切遊戲規則,再以領先科技統領天下.

從歷史看,中國要越英趕美之先,首先要更虛心學習,改善體制,但如此卻不得不動提共產黨既管治,所以,係冇可能發生.